第三十四章 筑梦新篇:资本星火中的青春交响

1987年7月9日,京城的热浪被西山的晚风稍稍驱散。童诗涵倚在别墅二层的大阳台上,望着天边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云彩,手中的大哥大泛着金属冷光。楼下传来李娜娜弹吉他的声音,混着室友们讨论课题的笑闹,在开阔的空间里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雷大哥,上来看看?"童诗涵对着电话轻笑,目光扫过客厅里正在调试投影仪的程序员室友,"这里有间朝南的书房,书桌刚好能放下你那些代码手稿。"

半小时后,雷军风尘仆仆地推开别墅雕花大门。黑色西装沾着些许旅途的灰尘,却掩不住眼中迸发的光芒。他仰头看着挑高的客厅穹顶,手指无意识着公文包——里面装着小米科技最新的智能家居系统方案。当童诗涵带他走进预留的房间时,雷军彻底愣住了:定制的人体工学椅、三面环绕的书架、墙面嵌入的巨型电子白板,还有书桌上摆着的湘西特色蜡染台灯。

"这里以后就是你的专属空间。"童诗涵点开电子白板,上面己经罗列好星宁投资公司的框架图,"星宁投资主攻科技创新项目,星宁金融负责资本运作。我注资5000万启动,不过..."她转身时眼中闪过狡黠,"你得拿小米1%的股份做抵押。"

雷军的喉结动了动。1%的股份,在三个月前或许只是个数字,但随着小米智能家居系统在市场上掀起热潮,这个数字的分量早己今非昔比。然而此刻,他却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成交!不过我有个附加条件——这间书房,要成为所有创业者的共享空间。"

当晚,别墅的共享会议室灯火通明。李娜娜用马克笔在白板上勾勒商业模型,陈雨薇飞速敲击计算器核算成本,而雷军和童诗涵则盯着电脑屏幕,逐条讨论投资标准。当雷军提出"只投能改变生活本质的项目"时,童诗涵突然调出刘强东发来的宿迁电商平台数据:"那这个呢?苏北的农户通过网络,三天卖出了过去半年的产量。"

会议持续到凌晨三点。当第一缕晨光爬上西山时,星宁投资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终于成型。雷军在条款末尾签下名字,笔尖力透纸背:"我们投的不是项目,是未来。"

三天后,星宁投资公司正式挂牌。开业典礼没有鲜花红毯,取而代之的是满墙的代码与数据模型。第一个获得投资的,是来自清华的学生团队——他们研发的智能翻译器,能实时将八国语言转化为文字与语音。童诗涵握着创始人颤抖的手,将支票轻轻推过去:"记住,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资本,而是你们眼里的光。"

与此同时,星宁金融也在悄然布局。陈雨薇带着团队走访各大银行,用星芒汉堡的稳定现金流作背书,成功撬动数亿资金池。当她将第一份融资报告放在童诗涵桌上时,这个向来冷静的金融系高材生罕见地红了眼眶:"诗涵,我们做到了。用年轻人的方式,在资本的世界里撕开了一道口子。"

深夜的别墅依然热闹。雷军在书房里指导程序员优化算法,李娜娜和苏瑶在露台讨论品牌策划,而童诗涵则坐在客厅的落地窗前,翻看着马云发来的淘宝商城升级方案。大哥大突然震动,是刘强东的消息:宿迁仓库爆仓了!现在每天有两万单从这里发往全国!

童诗涵笑着回复,手指在屏幕上停顿片刻,又加上一句:**来京城吧,星宁投资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她望向窗外,京城的灯火与星光连成一片,恍惚间,那些在汉堡店后厨写代码的少年、在会议室激烈辩论的伙伴、在实验室通宵达旦的创业者,都化作了这片璀璨星河中最耀眼的存在。而星宁投资与星宁金融,正是他们为更多追光者搭建的桥梁,让资本真正成为推动时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