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20日,杭城的天空飘起细碎的雪花,寒风中弥漫着腊肉与年糕的香气。星芒汉堡品牌公司总部大楼前,巨幅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新春快乐”的字样,玻璃幕墙倒映着员工们拎着年货匆匆而过的身影。童诗涵站在二十层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排成蜿蜒长龙的发薪队伍,羊绒大衣袖口的祖母绿宝石随着呼吸微微晃动。
“童总,五家子公司的年终奖己经核对完毕。”财务总监抱着一摞烫金信封走进办公室,“每位员工除了三万年终奖,还有定制的星芒纪念金条。”童诗涵接过信封,指尖触到厚实的纸张,想起半年前那个在湘西柜台后敲代码的五岁男孩,此刻或许正攥着人生第一笔奖金,眼睛亮得像藏着星辰。
发薪大厅内,欢呼声此起彼伏。林湘戴着毛线帽,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崭新的钞票与金条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她想起初到湘城时,睡在潮湿地下室的窘迫,如今银行卡里躺着12.9万存款,足够供弟弟宿华读完大学。“姐!快看!”宿华挤过人群,举着年终奖笑得露出两颗虎牙,“我要买好多好多编程书!”
隔壁班的陈昊捏着工资单,眼眶泛红。他的父亲是煤矿工人,常年在井下劳作,母亲摆地摊卖鞋垫补贴家用。此刻,他颤抖着拨通电话:“妈,我发年终奖了!比您三年挣的都多...”电话那头传来母亲激动的哽咽声,混着背景里此起彼伏的“星芒万岁”的欢呼。
童诗涵的同学们围坐在员工休息区,桌上堆着包装精美的年货礼盒。有人拆开公司定制的丝绸围巾,有人抚摸着限量版星芒保温杯,笑声与惊叹声交织成欢乐的海洋。“诗涵,多亏了你...”班长李瑶红着眼眶,“我爸的药费终于有着落了。”
此刻,开封子公司的员工们正身着宋服,在仿古建筑前合影留念。古色古香的店铺里,陈列着公司特别定制的“汴京繁华”主题红包,封面上印着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画卷。店长周雨桐将年终奖仔细叠好,放进绣着苗绣的布袋——这笔钱,她打算用来扩建家乡的数字课堂。
夜幕降临时,童家别墅灯火通明。童舒踮着脚将最后一盏红灯笼挂在门廊,羊角辫上系着的金色铃铛叮当作响。王姨端着刚出锅的桂花糖藕,笑着说:“今年年夜饭的食材,可都是用星芒的年终奖买的!”童宁戴着新配的眼镜,正在调试家庭影院系统,屏幕上跳动的代码与窗外的烟花交相辉映。
童诗涵坐在书房,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全国各地子公司发来的新春祝福视频。湘西的孩子们举着自己编写的电子贺卡,苏州的员工们合唱着评弹版《恭喜发财》,郑州店的后厨师傅们展示着用年终奖购置的新厨具。她打开保险箱,取出一本厚厚的员工档案——里面贴着每个人入职时的照片与如今的笑脸,记录着从青涩到自信的蜕变。
突然,门铃响起。林湘带着宿华站在门口,手里提着湘西特产的腊肉与莓茶。“童总,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林湘的眼中闪着泪光,“要不是星芒,我和弟弟现在还在夜市摆摊...”宿华怯生生地递上一个笔记本,上面画满了他设计的“智能点餐机器人”草图。
童诗涵接过笔记本,抚摸着孩子稚嫩的笔触。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将杭城装点成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她想起太奶奶说过的话:“做生意,就是要让跟着你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此刻,星芒汉堡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张,更成为了无数人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
深夜,童诗涵坐在书桌前,翻开日记本。钢笔尖在宣纸上沙沙作响:“这一年,我们收获的不仅是85.9亿的市值,更是千万个家庭的笑颜。当员工们带着骄傲与希望回家过年,我知道,星芒真正的价值,在于点亮每一个平凡人心中的星辰。”
窗外,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星芒汉堡的霓虹灯牌在雪中闪烁,宛如夜空中永不熄灭的星河。这场始于古籍智慧的商业传奇,正以温暖而坚定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