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深圳龙华区的晨雾还未散尽,肖朋辉站在"星辰文具·鹏辉分公司"崭新的落地窗前,望着厂区内忙碌运转的生产线,西装口袋里的房产证硌得他手心发烫。这本200平海景房的产权证,见证着一个少年从破旧出租屋到财富自由的蜕变,而厂区外悬挂的红色横幅"热烈庆祝鹏辉分公司投产",正被海风掀起猎猎作响。
三年前那个蜷缩在昏暗出租屋里的少年,此刻己能从容地按下对讲机:"张经理,把第三季度的定制订单报表送过来。"他翻开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个人财富数字——5896万,这个数字让他想起表哥童浩瀚第一次带他走进星宁集团时,自己仰头望着玻璃幕墙时的震撼。
"表哥!"肖朋辉接到视频通话时,童浩瀚正在清华校园的银杏道上,身后是抱着书本匆匆而过的同学。"分公司今天正式运营了!"肖朋辉将镜头转向厂区,自动化机械臂正精准地将印有深圳地标建筑的笔记本装箱,"多亏你教我的供应链管理模型,成本比预期低了18%。"
童浩瀚看着屏幕里意气风发的表弟,想起当初在龙华老旧居民楼里那个说要辍学打工的少年。"记住,利润不是终点。"他指着画面里排队等待入职培训的工人,"这些员工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肖朋辉重重地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跑回办公室,捧出一本翻旧的《精益创业》——那是童浩瀚送他的第一本书。
消息传回童家,宝安区的红木家具展厅里,小姑童敏放下手中的设计图,眼角泛起泪光。她拨通二姑的电话时,听筒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姐,你听到了吗?"二姑的声音带着哭腔,"小鹏在放烟花,说要庆祝咱们家出了个企业家!"二姑父在一旁憨笑着补充:"浩浩这孩子,真的改变了小鹏的命啊!"
当天傍晚,肖朋辉站在新购置的海景房阳台上,给母亲拨通视频。镜头里,两岁的弟弟己经长成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正举着他生产的卡通铅笔盒炫耀。"哥!同学都说我的铅笔盒最酷!"弟弟的欢呼让肖朋辉红了眼眶。他望向远处的深圳湾,灯火辉煌的写字楼群间,星宁集团的logo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深夜的办公室,肖朋辉打开电脑,开始起草第一份公益计划。他记得表哥说过"商业是让世界变好的工具",于是在计划书扉页写下:"每售出100件文具,捐赠1套学习用品给山区学校。"当鼠标点击发送键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早己和星辰文具的使命紧紧绑在了一起。
此刻的长沙,童浩瀚合上《商业》课本,手机弹出肖朋辉的消息。屏幕上是分公司与山区学校的签约照片,肖朋辉正弯腰给孩子们分发文具,阳光落在他年轻的笑脸上。童浩瀚回复了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又打开星宁集团的战略文档,在"区域裂变计划"里郑重地加上"鹏辉模式"西个字。
而在深湾区大学,陈浩和李超盯着实验室里新研发的智能文具系统,兴奋地击掌。"等我们的产品上线,就让肖朋辉的分公司首发!"李超说着,将数据模型发送给童浩瀚,"浩哥,这次咱们要把文具产业玩出科技感!"
月光漫过深圳湾,肖朋辉站在自家露台上,手中握着一杯清茶。远处,星宁集团总部的霓虹与他分公司的灯光遥相呼应,宛如一条璀璨的星河。他想起十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夜,表哥第一次走进龙华那间破旧出租屋的场景。命运的齿轮在那一刻开始转动,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让一个家族的光芒,在商业的星空中裂变出更多璀璨的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