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旨在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和谐里社区超简化折腾版)”以期实现“理性对话与高效决策”的共享单车问题专题辩论会(第二场),最终……嗯,在李大明白那只象征着“秩序与权威”的儿童玩具法槌,因为被王姐在一次情绪激动的“即兴补充发言”时不小心用蒲扇般的大手扫落在地,并被某个不明真相的“熊孩子”捡走当成了“最新款奥特曼变身器”之后,彻底……回归了“和谐里社区自由搏击(语言版)辩论赛”的……嗯,熟悉而又亲切的传统模式。
李大明白看着眼前这依旧充满了“抢话、插话、跑题、以及对主持人(他自己)的集体性选择性失聪”的“热烈”场面,心中那点关于“用规则重塑社区民主生态”的“微弱火苗”,也像那只被熊孩子抢走的玩具法槌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放弃“理性建构”的努力,转而潜心研究一下……嗯,王姐那种“以气势压倒一切,用嗓门决定真理”的“广场舞式控场技巧”?
然而,就在李大明白的“程序正义”理想即将被“和谐里社区的汪洋大海般的人民群众(的口水)”彻底淹没之际,一个……嗯,一个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转机”,却像一缕穿透“辩论迷雾”的微弱阳光,悄然出现了。
或许是因为大家吵累了,也或许是因为物业张经理那句“再这么吵下去,共享单车公司的人都要被我们吓跑了,以后连个投诉对象都找不着了”的“悲观预测”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又或许……仅仅是因为李大明白办公室那盆新买的绿萝今天忘了浇水,导致他今天泡的茶特别苦,让大家喝了之后都觉得“生活不易,何苦互相为难”……
总之,在经历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高强度无规则辩论”之后,会议室里的火药味,竟然……奇迹般地,淡了一些。
就在这时,一位平日里沉默寡言,只知道默默在社区花园里种着几排小葱(就是上次被淘淘拔了又倒着插回去的那几排)的退休老木匠孙师傅,突然……嗯,用一种带着浓重乡音但却异常清晰的语调,开口了:
“我……俺说一句啊。俺觉得吧,这自行车啊,它……它自己不会乱跑。还是……还是得管住那些个……嗯,乱扔自行车的人,才行。”
孙师傅这句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大实话”,像一颗投入平静(实则是己经吵得精疲力尽)湖面的小石子,竟然……激起了一阵小小的“共鸣”。
“对啊!孙师傅说得有道理!”一位深受共享单车“围堵家门”之苦的大妈立刻附和道,“就得让那些骑车的人自觉点!用完了就停到该停的地方去!”
“可……可哪儿是该停的地方啊?”一位年轻的共享单车用户代表委屈地辩解道,“咱们社区门口,连个像样的停车位都没有!我们总不能把车扛回家吧?”
“那……那咱们就自己划一块地方出来,专门给他们停车,不就行了?”王姐眼珠一转,立刻又有了“新主意”,“就咱们社区东北角那块空地,不是一首荒着嘛!我看就挺好!离大门也近!”(她显然己经忘记了那块地曾经是她“蔬菜大棚”计划的“预留用地”。)
“划停车区?这个主意不错!”物业张经理也表示了赞同,“但是,划了区,也得有人管啊!不然还是白搭!总不能指望我们这几个老胳膊老腿的物业保安,天天去给那些共享单车‘摆造型’吧?”
“那……那咱们就自己组织人,轮流去看着点呗!”一位热心肠的退休党员李大爷提议道,“咱们社区这么多退休在家的老同志,时间有的是!大家轮流值班,看到有乱停的,就上去……嗯,‘友情提示’一下!看到有故意破坏的,就……就拍照取证,交给小李同志处理!”
“对对对!互相监督!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还得跟那些单车公司说说!让他们也负起责任来!定期来清理和维护!”
……
李大明白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他发现,当他放弃了那些“高大上”的“议事规则”和“理论引导”,只是单纯地将问题抛给大家,任由他们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吵”、去“辩”、去“互相吐槽”之后……
一些……一些小小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共识”,竟然……嗯,像雨后春笋般,从那片充满了“混乱”与“口水”的“思想废墟”中,奇迹般地,生长了出来!
比如:
关于停放区域: 大家初步同意,可以在社区东北角那块长期闲置的空地(以及其他几个不太碍事的小角落),划设几个临时的“共享单车集中停放点”,并由社区志愿者(主要是王姐和她的姐妹们)负责用白石灰画上简易的停车线。
关于日常管理: 几位热心居民(以退休党员李大爷和那位“被共享单车逼上梁山”的孙师傅为首)当场提议,要自发组织一个……嗯,“和谐里社区共享单车文明停放自律互助维护志愿小组”(名字有点长,但气势很足),负责日常的巡查、劝导、以及……嗯,将那些实在“碍眼”的乱停车辆,默默地搬到指定区域。
关于外部协调: 大家一致认为,李大明白同志作为“社区的文化人”和“办公室的代表”,应该负责与几家主要的共享单车公司进行“严正交涉”,要求他们加强车辆管理,及时回收损坏车辆,并……嗯,最好能为社区的“停车区”建设,提供一点小小的“赞助”(比如几块印着“文明停车,从我做起”的宣传牌)。
李大明白看着这些在“一片混乱”中艰难达成的“小共识”,又看了看那些因为找到了“共同敌人(共享单车乱停放)”而暂时“团结”起来的居民代表们,心中那股因为“罗伯特议事规则惨遭滑铁卢”而产生的挫败感,竟然……嗯,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不少。
他第一次感觉到,或许,真正的“民主协商”,并不一定非要依赖于多么“完美”的“程序”和“规则”。有时候,允许不同声音的充分表达,允许各种观点的激烈碰撞,甚至允许一定程度的“混乱”与“跑题”……只要最终能够凝聚起那么一点点“解决问题的意愿”和“共同行动的火花”,那……那或许也是一种……一种更具“生活质感”和“社区特色”的“民主”吧?
“居民自治意识的萌芽”,这个他曾经在无数“理论文献”中读到过的词汇,此刻,仿佛正以一种……一种充满了“泥土芬芳”和“人间烟火气”的鲜活姿态,在他眼前,悄然绽放。
虽然,这个“萌芽”还很脆弱,还很稚嫩,随时都可能因为王姐的“又一个新主意”或者某个居民的“不配合”而夭折。
但,至少……它是一个开始。一个……由社区居民自己,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共同迈出的……虽然微小,但却意义非凡的……一步。
李大明白默默地将这些“小小的共识”和那个充满了“草根智慧”的“自律维护小组”的名字,记在了他的工作笔记本上。他觉得,这些……或许比他之前写的任何一篇“哲学论文”,都更接近“生活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