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0日,宝安区星宁集团总部顶层办公室内,童诗涵凝视着全息投影上不断跳动的全球经济数据,眉头微蹙。窗外,深圳的天空被厚重的云层笼罩,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她轻点触控屏,股市板块中,霍家旗下企业的股票曲线逆势上扬,霍启刚与妻子在股市斩获300亿港币的消息赫然在目,这让她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爱国企业的敏锐嗅觉与果敢决策,总能在危机中创造奇迹。
“叮——”加密卫星电话响起,童诗涵接通,大舅舅沉稳的声音传来:“诗涵,国资委己经关注到全球金融危机的苗头,许多国有企业面临资产缩水风险,你有什么建议?”
童诗涵立刻调出星宁集团的风险评估模型,红色预警区域在北美地图上肆意蔓延,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大舅舅,这场危机源于次级贷款泡沫破裂,波及范围会远超想象。但我们并非毫无胜算。”她滑动屏幕,星宁集团在芯片、光刻机、超导体、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资版图徐徐展开,“这些前沿科技项目,不仅是未来世界格局的变革者,更是当下抵御危机的坚实壁垒。”
她着重指向超导体板块:“就拿超导体来说,虽然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几十年,但相关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能稳定资本市场信心。而且,我们可以提前与国有企业合作,将超导体的低温运输技术应用在特殊物资保供上,既能创造实际价值,又能提升股票预期。”她调出港口模拟画面,“您看,传统港口依赖船舶运输,效率低、成本高。一旦超导体磁悬浮运输技术成熟,货物可以实现全球一日达,这对现有贸易体系是颠覆性的。但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个概念稳定股市,告诉投资者,我们在布局未来。”
与此同时,京城国资委会议室里,数位国有企业老板围坐在大屏幕前,实时连线童诗涵。某能源集团负责人面露愁容:“童总,我们的海外油气项目己经出现亏损,该如何止损?”
童诗涵迅速调取数据:“立即将部分闲置资金投入我们的量子加密通信研发项目。对外宣称,这是为保障国家能源数据安全的战略布局。”她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资本市场最怕不确定性,而我们要用前沿科技的确定性,对冲金融危机的不确定性。”
在星宁集团的工厂园区,上万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童诗涵特别设立的“稳岗基金”己经启动,不仅保障了员工的收入,还新增了技能培训课程。生产线上,最新研发的智能物流机器人正在测试,这些机器人采用了部分超导体技术,能大幅提升仓储运输效率。童诗涵通过监控系统查看现场情况,对助理说:“通知各分厂,即便在危机期间,也不能降低研发投入。我们多研发出一项新技术,就能多保住一批就业岗位。”
股市中,随着星宁集团与国有企业合作消息的放出,相关股票开始止跌回升。霍启刚致电童诗涵:“童小姐,你的布局果然高明!我们霍家愿意追加投资,和你一起稳定市场。”童诗涵点头致谢:“霍先生,危机之下,唯有抱团取暖。我们可以联合发起‘科技创新稳市计划’,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产业。”
深夜,童诗涵仍在办公室忙碌。她打开全球经济论坛的线上会议,与各国经济学家展开辩论。面对质疑,她展示出星宁集团的详细数据:“各位,有人说我们对前沿科技的投资是冒险,但我认为,这是在为人类的未来买单。现在,这些投资正在发挥作用——芯片订单的稳定增长,让我们的工厂满负荷运转;超导体实验室的每一次突破,都在增强市场信心。金融危机或许能摧毁旧秩序,但摧不毁我们对科技创新的坚持。”
会议结束后,童诗涵走到窗边,望着城市的灯火。手机收到大舅舅的消息:“国资委采纳了你的建议,国有企业己经开始转型布局。”她回复:“这只是开始,我们要做的,是在危机中开辟出一条新的经济航道。”
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童诗涵如同一位掌控全局的舵手,以科技创新为桨,以战略眼光为帆,不仅带领星宁集团稳步前行,更携手众多企业,为稳定经济、保障就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而她对未来科技的执着追求,也让人们看到了危机之后,更加光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