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19日,京城的寒风裹着细雪拍打在星宁集团大厦的玻璃幕墙上。沈知意坐在88层办公室内,戴尔电脑的屏幕泛着冷光,刘强东的财务数据在眼前跳动——70多亿澳币的进账,在澳门回归的资本浪潮中,成为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商业战绩。
“沈总,刘强东先生来电。”助理将无线电手机递过来,屏幕上显示着熟悉的号码。
沈知意接过电话,听筒里传来刘强东爽朗的声音:“知意,这次多亏了你当时的建议!若不是你提醒我关注澳门葡资撤离时的物流资产,我哪能抓到这么好的机会!”他的语气中带着难掩的兴奋,“对了,我最近认识了一位龚小姐,她父亲是江陵省省长,或许以后能在物流基建上展开合作。”
“哦?”沈知意来了兴致,转动着手中的钢笔,“说说看,这位龚小姐是做什么的?”
“她是学经济学的海归,现在在江陵省发改委工作。”刘强东的声音压低了些,“前几天我们聊到物流行业的痛点,她提出的智能仓储规划让我眼前一亮。而且她父亲也很支持在省内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如果能谈成合作,光是运输成本就能降低30%!”
沈知意快速调出江陵省的地图和经济数据,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江陵省地处交通枢纽,确实是物流布局的绝佳位置。70多亿澳币,足够你建一座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再配套建设智能仓储中心。不过,”她顿了顿,“与政府合作,要把握好分寸,合规永远是第一位。”
“明白!”刘强东语气坚定,“我己经让法务团队研究相关政策了。而且龚小姐在中间协调,很多事情都能事半功倍。对了,我想邀请你参加下周在江陵举办的物流产业论坛,龚小姐也是主办方之一。”
“好,我安排一下时间。”沈知意记下日程,又叮嘱道,“记住,人脉只是敲门砖,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你在电商和物流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才是谈判桌上最大的筹码。”
挂断电话后,沈知意打开全息投影,将刘强东的商业版图与江陵省的规划叠加展示。她想起《孙子兵法》中“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在商业竞争中,地理位置与政策资源同样是成败的关键。而刘强东与龚家的交集,或许将成为改写物流行业格局的重要契机。
三天后,沈知意抵达江陵。机场外,刘强东亲自开车来接,副驾驶坐着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龚小京。“沈小姐,久仰大名!”龚小京伸出手,笑容中带着知识分子的矜持与干练,“拜读过您写的《商战智典》,尤其是关于资源整合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
“龚小姐过奖了。”沈知意打量着对方,一身剪裁合体的职业装,胸前别着江陵省发改委的徽章,眼神中透着对事业的热忱,“听说您在智能仓储规划上有独到见解?”
“只是一些粗浅的想法。”龚小京从手提包中拿出文件,“江陵省计划打造一个覆盖华中地区的物流枢纽,我们希望引入自动化分拣、无人机配送等技术。刘总公司的电商资源,正好能与我们的规划形成互补。”
论坛当天,江陵省会议中心座无虚席。沈知意作为特邀嘉宾发表演讲,她站在讲台上,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全球物流行业的趋势:“未来的物流,不是简单的货物运输,而是数据驱动的智能网络。”她的目光扫过台下的龚小京和刘强东,“就像江陵省即将建设的枢纽,只有将政策支持、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结合,才能真正成为行业标杆。”
论坛结束后,三方展开闭门会议。龚小京拿出详细的合作方案:“省政府可以提供土地和政策优惠,刘总负责投资建设,沈小姐的星宁集团能否在技术和金融上给予支持?”
沈知意沉思片刻,调出星宁集团的技术储备:“我们的星火研究院正在研发新一代物流调度系统,可以无偿授权使用。星宁金融也可以提供专项贷款,不过,”她看向刘强东,“你要承诺将新的办公大楼打造成绿色智能建筑,并且优先雇佣当地员工。”
刘强东毫不犹豫地点头:“没问题!我还打算在江陵设立电商扶贫基地,帮助当地农产品打开销路。”
龚小京眼中闪过赞赏:“这样一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能兼顾了。我会尽快推动审批流程。”
1999年年底,刘强东的京东物流江陵总部破土动工。奠基仪式上,沈知意与龚小京站在刘强东两侧,共同为项目培土。远处,起重机的轰鸣声与工人们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70多亿澳币的资本,正化作钢筋水泥,在这片土地上勾勒出新的商业版图。而这场始于资本增值的机遇,因为人脉的联结与智慧的碰撞,正在书写着更宏大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