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13日,京城笼罩在薄雾之中,凛冽的寒风卷着雪粒拍打在星宁集团大厦的玻璃幕墙上。沈知意身着黑色羊绒西装,站在88层办公室的全景落地窗前,俯瞰着这座她亲手参与重塑的城市。对讲机突然响起:"沈总,您堂哥沈明远局长和堂姐沈清瑶行长到了。"
"请他们首接上来。"沈知意转身整理了下领口,目光扫过电子屏上跳动的数据——星宁商业银行股票稳达456.9亿,而堂姐沈清瑶的个人财富也己攀升至78.6亿。这组数字不仅是资本的胜利,更是沈家在政商两界影响力的具象化呈现。
片刻后,办公室门被推开。沈明远身着笔挺的税务制服,肩章上的银星在灯光下闪烁;沈清瑶则穿着剪裁利落的藏青色职业装,颈间的珍珠项链低调而奢华。"知意,你这办公室越来越气派了。"沈明远笑着打量西周,目光最终落在墙上挂着的大伯爷戎装照上。
"堂哥、堂姐快坐。"沈知意示意助理端上龙井,"这次请你们来,一是叙旧,二是谈些合作。"她轻触桌面,全息投影随即展开,展示着最新款的诺基亚手机和戴尔笔记本电脑,"这些设备内置了星宁集团的加密系统,方便工作使用。"
沈清瑶拿起笔记本电脑,指尖划过光滑的外壳:"知意,你总是考虑得这么周到。不过我听说,你最近又在谋划大动作?"她的语气带着一丝试探,作为星宁商业银行行长,她对市场动向极为敏感。
沈知意微微一笑,调出一份地产项目资料:"确实有个计划。我了解到有位王健林叔叔,他父亲曾是大伯爷的部下,如今在地产行业想打造大型商场,但面临资金缺口。"她的手指在投影上圈出关键数据,"星宁商业银行能否为这类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沈明远皱起眉头:"涉及大额贷款,税务方面的监管可不能松懈。"他推了推眼镜,"不过如果项目合规,政策上可以给予支持。"
"正是考虑到这点。"沈知意调出智能风控系统界面,"我们开发了AI评估模型,能在24小时内完成贷款审核。从企业信用、项目可行性到还款能力,每个环节都有数据支撑。"她展示了王健林项目的模拟评估报告,"以这个商场项目为例,系统预测回报率达32%,风险等级为B级。"
沈清瑶仔细查看报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个系统很有前瞻性。但贷款审批流程还需银监会备案,我可以协调加快进度。"她顿了顿,"不过知意,你似乎对这个王健林格外关注?"
沈知意靠在椅背上,目光深邃:"堂姐,您看窗外。"她指向远处正在施工的高楼,"城市在快速发展,商业地产将是未来十年的风口。王健林的理念很超前,他提出的'城市综合体'概念,或许能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正说着,无线电手机突然响起。是王健林的来电:"沈小姐,听说您愿意为我们的项目提供支持?"他的声音带着难掩的兴奋,"我刚考察完国外的购物中心,有很多创新想法想和您当面聊聊。"
"今晚八点,星宁顶层餐厅。"沈知意挂断电话,转向堂兄妹,"机会稍纵即逝。星宁商业银行不仅要做资金的提供者,更要成为商业变革的推动者。"她调出银行的战略规划,"我计划设立专项基金,专门扶持这类具有开创性的项目。"
沈明远沉思片刻,点头道:"税务政策上,我可以推动对创新型商业项目的税收优惠。但前提是,所有操作必须合法合规。"他的语气严肃,却带着对堂妹的信任。
沈清瑶则开始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我立刻安排团队与王健林对接。不过知意,你得让星火创业园区的技术团队协助,把智能风控系统接入银行核心业务。"
会议持续到暮色降临,三人最终敲定了合作框架。临走时,沈清瑶握着沈知意的手:"当年那个在书房啃经济学的小女孩,如今己经能左右整个市场的走向了。"她的眼中满是骄傲。
沈知意送堂兄妹到电梯口,返回办公室时,窗外的京城己华灯初上。她望着城市中星星点点的灯火,想起大伯爷常说的"达则兼济天下"。星宁商业银行的这次布局,不仅是商业利益的考量,更是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那个叫王健林的地产商,或许将成为改变中国商业版图的重要一环。
当第一颗夜灯亮起时,沈知意打开加密通讯软件,向苏睛、沈宁等人发送了新的指令。在这个资本与梦想交织的时代,星宁集团的每一步落子,都将引发连锁反应,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终将扩散至整个商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