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26日傍晚,沈知意公寓的落地窗将晚霞染成金红色。300平的客厅里,水晶吊灯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映照着茶几上整齐排列的信封——每个信封都印着星宁金融烫金LOGO,鼓鼓囊囊地装着三万元现金与奖金。
"发工资啦!"沈知意笑着举起信封,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王芳第一个冲过来,黑框眼镜后的眼睛亮得惊人;林晓梅捏着裙摆小跑,设计稿还从她的速写本里露出一角;陈小雨则抱着绣绷,银针在指间轻轻晃动。苏睛倚在门框上,涂着红色指甲油的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香槟瓶,"这次可得好好庆祝!"
当信封拆开的窸窣声渐渐平息,王芳突然举起计算器:"知意,这三个月我们参与的外汇对冲交易,净利润率达到了47%!"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再加上星宁金融上市后股票暴涨65亿......"
"这只是开始。"沈知意打开便携式电脑,星宁金融的股票K线图在大屏幕上跳动,绿色的上涨曲线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我们用AI预测系统抓住了英镑贬值的窗口期,接下来,还要在香港期货市场布局。"她调出星火创业孵化园区的财务报表,"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里——园区带动产值突破80亿!"
消息瞬间引爆了客厅。林晓梅打翻了手边的马克杯,咖啡在波斯地毯上晕开深色痕迹;陈小雨的绣针"啪嗒"掉在地上;苏睛首接吹了声口哨:"我的天!咱们学校那些教授,研究一辈子课题经费都没这么多!"
此时,清华园的校园广播正播放着晚间新闻:"今日,由清华大学学生自主创办的星火创业孵化园区传来捷报,累计带动经济发展突破80亿元......"教学楼里,原本正在上晚自习的学生们纷纷涌到走廊,看着电子屏上滚动的新闻,议论声此起彼伏。
校长办公室的灯光彻夜未熄。白发苍苍的老校长扶了扶老花镜,第三次确认手中的报表。那些曾经被他视为"不务正业"的学生创业项目——校园二手交易平台、国风服装设计工作室、非遗文创合作社,如今竟汇聚成如此庞大的经济力量。"这些孩子......"他摘下眼镜擦拭,"简首在改写中国教育史。"
次日清晨,沈知意的公寓被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吵醒。各大媒体记者堵在公寓楼下,举着话筒和摄像机;隔壁班的同学抱着项目计划书,在保安室软磨硬泡要见"沈总";就连平日里严肃的金融学教授,也亲自登门,想邀请她去给研究生授课。
"知意,我们火了。"王芳抱着厚厚的合作意向书,电脑包上还沾着早餐的豆浆渍,"光是今天上午,就有27家企业想和星宁金融合作,还有5所大学要复制星火园区的模式。"
沈知意站在落地窗前,望着楼下攒动的人群。三个月前,这里还只是几个年轻人深夜讨论的秘密基地;如今,却成了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起点。她想起第一次给室友们发十万元创业资金时,她们躲闪的眼神;想起在破旧厂房里,刘强东用铅笔临摹计算机操作界面的模样。这些画面与眼前的热闹场景重叠,让她眼眶微微发热。
"我们开个发布会吧。"沈知意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仅要展示星宁金融的技术实力,还要公布星火园区的'火种计划'——未来三年,我们要在全国100所高校建立分园区,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创业梦想。"
一周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沈知意站在聚光灯下,身后的大屏幕上,星宁金融的AI系统正在实时分析全球金融数据,星火园区的三维模型在虚拟空间中不断扩张。当她说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有梦想的年轻人,都能站在时代的浪潮之巅"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散场后,沈知意独自来到星火园区。夜晚的园区依旧灯火通明,实验室里传来计算机的嗡鸣,工作室飘出布料裁剪的声音,创业团队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她想起大伯爷说过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此刻终于有了更深的理解——父辈们用枪炮与汗水守护山河,而她们这一代人,正在用代码与资本书写新的传奇。
手机震动,是马华腾发来的消息:"香港那边的服务器己经部署完毕,就等你的指令。"沈知意回复了一个坚定的表情,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宛如她在代码世界中写下的无数个0和1,终将汇聚成照亮未来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