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6月3日,南洋的骄阳炙烤着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沈氏集团新建的汽车制造基地外,警戒线内的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最后的调试。沈知意戴着防尘安全帽,踩着满地的图纸与零件,目光如炬地盯着总装车间内缓缓驶出的第一辆银色轿车——车身线条流畅,车头镌刻的“星驰”标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小姐,这是第37次测试的数据。”技术总监陈远抱着厚厚一叠报告小跑过来,额头上沁满汗珠,“百公里加速6.8秒,最高时速220公里,远超欧美主流车型。”
沈知意抚摸着车身光滑的烤漆,六年前穿越时带来的现代汽车工业知识此刻化作了现实。她深知,在这个被A国等西方国家垄断汽车技术的时代,自主研发不仅是商业博弈,更是一场关乎尊严的战争。“立刻启动专利申报程序,把所有核心技术,从发动机到变速箱,从悬挂系统到电子控制系统,全部申请国际专利。”她顿了顿,眼神冷冽,“要是A国敢模仿,我们的法务团队随时准备应诉。”
此时,总部大楼的无线电室里,沈宁正戴着耳机,与伦敦专利局的内线联络。老式电报机的按键声与无线电的滋滋声交织,她快速敲击着电码:“加急!申请编号SN - 001至SN - 1278号专利......”这些专利如同坚固的铠甲,将沈氏汽车技术牢牢保护起来。
而在岛国东京,许晴正陪着松本首相参观一家刚成立的汽车研发公司。表面上,这家公司是岛国试图摆脱对A国技术依赖的象征,但实际上,每一台精密仪器、每一份设计图纸,都来自沈知意暗中输送的技术资料。
“首相阁下,只要解决发动机的核心问题,我们就能生产出属于岛国的汽车。”许晴指着布满公式的白板说道,眼神却不经意间扫过角落里藏着新加坡制造标签的实验设备。
当晚,沈知意办公室的加密电台突然响起。“沈小姐,A国通用汽车公司突然宣布,将于三个月后推出一款性能与‘星驰’极为相似的新车。”许晴的声音带着焦虑。
沈知意冷笑一声,转动着手中的翡翠扳指:“果然坐不住了。告诉岛国研发团队,加快进度,把我们第二代涡轮增压技术提前透露给他们——记住,要让A国‘偶然’得知这个消息。”
三天后,国际汽车论坛上,A国代表趾高气扬地展示新款车型的设计图。然而,当他们提及核心技术时,沈知意突然起身,手中挥舞着一叠专利证书:“很遗憾,贵公司展示的17项核心技术,均己在沈氏集团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会场顿时一片哗然。A国代表涨红了脸:“沈小姐,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
“是吗?”沈知意示意助手播放幻灯片,屏幕上清晰对比着A国新车与沈氏专利图纸的重合部分,“不仅如此,我们还掌握着贵公司窃取技术的证据——”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脸色惨白的A国企业高管,“如果不想面临倾家荡产的诉讼,就立刻停止侵权行为。”
与此同时,岛国那边传来好消息。在沈氏集团的暗中支持下,岛国首款自主研发的汽车“和风”成功下线。虽然性能略逊于“星驰”,但足以打破A国在当地市场的垄断。更妙的是,岛国媒体大肆宣扬“和风”的诞生是民族工业的胜利,却无人知晓背后真正的推手。
“大姐,A国通用的股价暴跌23%。”沈宁通过无线电兴奋地汇报,“他们己经公开道歉,并承诺停止侵权。”
沈知意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街道上行驶的“星驰”汽车,嘴角扬起胜利的微笑。突然,她想起一事,拿起桌上的老式电话:“通知沈舒,让沈氏食品推出限量版‘星驰’主题礼盒,借着这波热度,把我们的品牌影响力再扩大十倍。”
夜幕降临,沈氏汽车基地依然灯火通明。沈知意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耳边仿佛响起引擎的轰鸣声。她知道,这场与A国的技术博弈才刚刚开始,但手中的专利壁垒与暗中布局的全球网络,足以让她在未来的商战中站稳脚跟。而那藏在暗处,助力岛国崛起的秘密,也将成为制衡A国的重要筹码。
老式电报机再次响起,这次是来自欧洲的合作邀约。沈知意坐回办公桌前,指尖悬停在按键上方,眼神坚定——星辰大海的征途,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