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千金纪事 第76章 青春逐光记

2002年8月16日,京城的蝉鸣裹着热浪扑进清北校园。沈知意踩着斑驳的树影走向教学楼,白色亚麻衬衫的衣角被夏风掀起,口袋里的诺基亚手机不时震动——是星火基金受助学生发来的喜讯,又有三个创业项目拿到天使轮融资。

推开曾经的教室门,熟悉的木质桌椅上还留着岁月的划痕。讲台上,曾经教他们《微观经济学》的陈老师正在整理教案,鬓角的白发比两年前又多了些。看到沈知意的身影,他推了推眼镜,露出欣慰的笑容:"小意,听说你提前完成硕士学业了?"

"是老师教得好。"沈知意将精心准备的礼物递过去,是一套最新的经济学专著,"当年您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她的目光扫过教室后排,那里坐着几个熟悉的身影——曾经的同班同学们如今己是商界小有名气的创业者。

"沈姐!"周扬从座位上跳起来,西装革履的模样与记忆中总爱翘课打游戏的少年判若两人,"我们正商量着怎么感谢你呢!要不是你带着我们创业,我现在还在啃家里的老本!"

其他同学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分享近况。林晓雯展示着她设计的珠宝品牌官网,李然则兴奋地说起刚谈成的千万级订单。每个人的手机都不时响起工作消息,银行存款数字后面的零越来越多,但眼中的光芒,却与当年在宿舍熬夜讨论商业计划时如出一辙。

沈知意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伙伴们,思绪回到西年前。那时他们挤在狭小的宿舍里,她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倾囊相授,带着大家从摆地摊卖星芒肉饼开始,一步步走到现在。如今,这些曾经的穷学生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还反哺家庭,成为家族的骄傲。

"对了,沈姐,你知道吗?"王磊突然压低声音,"咱们班凑了笔钱,悄悄帮陈老师付了医药费。"他指了指正在整理教案的陈老师,"老师家里遇到困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沈知意的眼眶微微发热。她记得去年冬天,偶然得知陈老师的妻子重病住院,高额的医疗费让这个普通教师家庭不堪重负。没想到,同学们竟瞒着她自发组织募捐,用创业赚到的第一桶金,为老师撑起了一片天。

"走,我们去看看老师!"沈知意带头走向讲台,身后跟着一群西装革履的年轻企业家。看到突然围上来的学生,陈老师有些不知所措:"你们这是......"

"老师,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沈知意将募捐清单递过去,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名和金额,见证着一群年轻人的感恩之心,"您教会我们知识,我们也要守护您的笑容。"

陈老师的手微微颤抖,镜片后的眼睛泛起泪光:"你们啊,不仅学业有成,还这么重情重义......"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商道即人道",粉笔灰簌簌落下,仿佛时光的尘埃。

午休时分,沈知意和同学们坐在学校的紫藤架下。周扬打开保温盒,里面是他母亲亲手做的家乡菜:"我妈现在逢人就夸我,说我比那些啃老的孩子强多了!"大家哄笑起来,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沈姐,你说我们为什么能成功?"林晓雯突然问道,"是因为运气好吗?"

沈知意望着远处的教学楼,阳光透过紫藤花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细碎的光斑:"不是运气。是我们在读书的同时,敢于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是我们相互扶持,从不放弃任何一个伙伴;更是因为,我们始终记得,成功的意义不仅是个人的财富积累,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她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星宁银行发来的消息:又有十家由星火基金扶持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其中包括陈老师家乡的一家农产品加工厂。沈知意将消息展示给同学们看,大家的眼中都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傍晚,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色。沈知意和同学们漫步在校园里,回忆着曾经的点点滴滴。从创业初期的艰难困苦,到如今的硕果累累,这段边读书边创业的经历,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更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成长。

"沈姐,等我们公司上市了,一定请你敲钟!"李然笑着说。

"好啊!"沈知意的目光坚定而温暖,"但别忘了,无论走得多远,都要记得为什么出发。"

夜幕降临时,沈知意站在学校的观景台上,俯瞰着灯火通明的校园。手机里传来同学们的消息,他们正在筹备一个新的公益项目,要用商业的力量帮助更多像陈老师这样的普通人。

她打开星火基金的论坛,看到最新的帖子:一个受助学生写道,"是你们让我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善良可以传递希望。"沈知意回复了一个太阳的表情,抬头望向星空。千禧年的风拂过两年时光,而他们这群逐光的少年,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青春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