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清北同学“垫底焦虑”

八月的东海,天总是长到难以熬过。林泽和苏瑾买房失败后的落寞还在,婚礼预算和现实冲突的余波未消。合租屋的空气里带着一股说不清的沉重:桌上房产信息己经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旧纸片,阿琛怔怔刷着外卖任务单,陈妍也因考核未过而沉默。

某天深夜,林泽刷着手机,无意中点进了清北大学同学微信群。这个群虽然人多热闹,但大多数人彼此“点赞式”寒暄,很少真正袒露过生活的困境。

这天,一位叫潇然的老同学突发一句——

“有没有同感?我们这届毕业都快六年了,谁还不是垫底一族?群里西分之三还在租房,剩下三分之一回老家考公养娃。清北毕业又咋样,该焦虑还是焦虑,越卷越没根。”

开头这一问,立刻引发群内百余条回复:“每次同学会都怕露怯,怕被问什么成就、年薪、房产。”“假如光环真那么有用,我早割下当首付啦!”“朋友圈全是装,大家只发亮点,谁会晒熬夜加班哭的狼狈?”

林泽一边眨着手机屏幕,一边心里堵得发疼。班里曾经的“学神”现在在某无人岛上考公,学姐在银行被打到“怀疑人生”还只能晒手表;金融天才跳槽三次终被裁员,转头考雅思准备跑路;就连他最崇拜的前社长也自黑调侃,“每当想辞职,就打开群翻翻近况,顿觉‘同行而忧’。”

“我最大焦虑不是买不起房,而是同学努力了都没好结果,那我再拼有啥用?”“毕业时以为会逆袭世界,现在觉得能撑下日常就行了。”

“社会的标准,有时把优秀也拉到最低线……”

那晚林泽强忍冲动,没有在群里发泄焦虑,只轻描淡写发了一句:“确实,曾以为清北光环能保底,现实才是最大试金石。活得扎实,比什么都值钱。”

“你还敢‘垫底’?我们年级组都是搞科研博士攒不下钱、创业失败几年、连娃出生都不敢办酒席。”

“别信你的年薪朋友圈,那些拍学历晒证书的,后台一半都在焦头烂额过日子。”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靠混有。”

苏瑾看到林泽郁闷地刷朋友圈,过来一起看。

两人对着满屏“鸡汤型自嘲”与“高光背后的抽筋”,忽然都笑了,但那笑里有种劫后余生的苦涩。

“其实不止你啊,研究生同学一个个都在卷,结果还有想‘二战考公’的。”“朋友圈的漂亮人生视频背后,全是加班存钱蹦迪都没心思搞对象。”

“我老觉得学历能当饭吃,现在连搬家都靠自己扛。”

林泽低声说:“原来每个人都有‘垫底’的时候。谁的人生都是不愿曝光的五十平小屋,只有极少数能熬成想象里的赢家。”

夜里,合租屋成了吐槽大会。阿琛端着烤串一本正经地说:“房子能不能买以后再说,咱们起码知道真相,不是被同学朋友圈蒙着头跑。”陈妍也抬头点头:“见识多了才知心安,谁都可能焦虑,关键就怕被现实绕进牛角尖。”

那天,林泽写日记:

“起点高低、光鲜光环,最终都要自渡。不怕垫底,只怕停下来。努力的意义,不是比别人高,而是能在绝望里留下一个向上的背影。”

苏瑾也写下:“我们这一代所有‘优越’其实都被城市消耗了。但反而更懂勇气、友情和坚持的意味。”

午夜,林泽拉开窗子,望着东海灯火,心底变得坦然。“哪怕每个人都是垫底,也要记得仰望、要活出实实在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