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拜见父母初体验:不同家庭文化碰撞

春节一过,苏瑾母亲再三催促“哪天让林泽正式来家里坐坐”。林泽母亲也含蓄发来微信:“回头和小苏一块儿来家里吃饭,大人都见见,心里才踏实。”就在两个家庭半明半暗的撮合里,林泽和苏瑾终于决定,借着返乡后的周末,彼此正式牵手走进对方的家门,以“准未来女婿”和“准未来儿媳”的身份亮相。

林泽家——朴素小城的温情与忐忑

那天风很大,林泽提前一个小时下楼接苏瑾。母亲一早就从早市买回最好的肉和蔬菜,家里西菜一汤、饭桌铺着家传红格子桌布。林泽换上新毛衣,母亲则认真灶台前忙碌:“你可别腼腆,等会介绍老同事阿姨家女儿,别让小苏拘谨。”

苏瑾提着一个小果篮和两瓶家乡酒,敲门前深吸一口气,堆起最温柔的笑。不多时,林母赶忙迎出来,嘴里热情问:“姑娘,外面冷不冷?你小林在家早等你啦,快进屋。”

饭桌上,父亲本来不善言辞,为了让新年气氛不尴尬,忍不住拉家常,“我们小地方,没啥讲究,就是吃饭热闹些。你们年轻人都在大城市了,自己做主。不过我们老一辈最讲究踏实——结婚呀,是两家人的事,光谈感情不成,实打实让父母放心才稳。”

苏瑾从容应对,谈起家乡的桔子树、上班心得,主动给长辈夹菜。林母见她亲和细致,暗自满意。闲聊间邻居敲门送来自制小吃,林泽母亲笑说:“你们在外打拼不容易,家里没啥能帮的,就是想让你们知道,有地方盼你们。”

但当饭桌话题略微深入,很快转到“婚礼、房子、聘金、稳定工作”这些现实关头。林泽母亲流露着担忧又温柔的期待:“小苏姑娘家里条件要是能搭把手,两个孩子压力也能小点。不催你们,但咱得早做打算。”

苏瑾坦率回应:“阿姨,阿叔,我们家普通,父母想的是孩子平安幸福,可以慢慢来,婚房婚礼一切随简朴原则。比什么都希望我跟林泽合得来,别吵。”

气氛渐渐松弛下来,最后一顿饭变成两家人互贴家常。饭后林泽陪苏瑾散步,苏瑾轻声调侃:“你妈真会做饭,还总怕我饿着。可见你这么体贴不是没来由。”

林泽笑:“你这儿媳妇分数高过我儿子。”

苏瑾家——南方中层的小资与讲究

第二天林泽去苏瑾家。苏父是国企科长,苏母是小学老师,两人讲究面子,客厅布置得井井有条、墙上满是合家照。饭菜精致,一早准备烤鸭和南方特色点心。

刚进门,苏母亲切却带点试探:“小林终于上门,可得跟我们多聊聊。现在东海压力大,你们婚事长远怎么打算啊?”

苏父则含蓄半客气半官腔地问:“小林清北背景不错,小苏是我们家的掌上明珠,你以后得多让着她,能不能保证一定让她开心?”

林泽坦然说出自己的能力和打算,“工作再苦,穷也不会让小苏吃亏,我们也在一起存钱慢慢改善生活。以后买房、孩子教育都会一点点努力。”苏母又问道:“不是我们挑剔,可买房成家终归要看你们两家怎么配合。小苏女儿家,不能太吃亏。”

苏瑾果断打圆场,“妈,你和爸怎么总讲这些。找对象先看人再看钱,我们一起走得远最重要。”

饭后苏父单独和林泽聊了很久,既关心他对未来的具体打算,也从父辈角度分析工作稳定、计划人生路线的必要性。林泽第一次觉得,见家长不仅是情感认同,更是一场现实考量下的人生谈判。

苏瑾见状,轻轻挽住他,低声道:“大家都是为我们好,咱们别有负担。”

那天回程,林泽感慨:“原以为见父母只是个形式,到底才发现,两家背景、习惯、期待都不同。所幸我们能彼此坚定,不怕这些撞击。”

两人互相打趣:“以后谁家吵架,轮流站队,中间不许夹带埋怨。”

这一场初体验的家庭碰撞,让他们正式走入对方真实人生的底色,也让彼此懂得——家,不是一张喜帖、一场饭局,而是不断妥协、理解、共识和争吵中的彼此选择。爱情的底色,才刚刚变得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