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合租房的门,林泽闻到一股热腾腾的卤味。客厅的灯光比平日更亮,一桌五碗六盘,啤酒、可乐、瓜子堆成小山。今天是个特别的夜——方磊、林泽大学的“半个师兄”,难得从东海新区抽出空来与几位年轻晚辈小聚。
初见方磊,谁都不会把他和“体制精英”“白领高级主管”几个词汇首接挂钩。他一身大众运动服,乐天呆萌的样貌,嘴角总带点调侃世事的笑意。
饭刚摆好,阿琛就忍不住招呼:“磊哥,快给大家说说,你怎么刚工作几年就拿下副主任,这路子咋走的?是不是体制内全靠关系?”
苏瑾也半真半假:“你朋友圈经常晒领导出差,桌上一排茶杯,幕后八卦没有?”
方磊摊开手,顺势也跟着开打趣:“我那还叫副科,正科都得看主任的眼色。体制里的风景?说好听点叫阶梯进步,说真点,办公室就是大型段子现场。”
说罢,方磊用家乡话给他们模仿了一个开大会场景:“同志们,我们群众的鱼塘要搞活力……组长,先安排会上报材料,剩下谁自愿呆到九点贴卷宗?”
他一模仿科室主任夹着文件皱着眉头,边比划边说英语夹杂的官话,弄得屋里大笑不止。
陈妍笑到眼泪都飙出来:“所以你们白天刷‘体面’晚上憋笑段子?”
方磊摆事实讲道理:“哪份工作不压抑?我们写的材料八成都没入领导的眼,改三稿五稿;‘稳’和‘混’之间,谁都想进编制,但进去了你也会想跑出来。你今天忍着陪老领导聊京剧,明天就靠段子熬过材料会。熬过两年,你也能成‘自己段子里的人’。”
林泽忍不住问:“磊哥,既然体制内‘稳’,你后来怎还裸辞跳出来创业?”
方磊搓搓手,表情忽有认真:“体制的确给了安稳。但久了你会发现,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不是请领导开心、不是帮同事牵线搭桥。而是深夜关了电灯还能在那里吹牛讲故事。后来办公室调皮话笑多了,被主任戳了几次心狠意冷,我就琢磨,是不是还能回去走自个路。”
“外面难,办公室里是江湖,外面创业更像流沙。可真走出来,我反而觉得,这点艰难让我重获自由呼吸。”
那晚的气氛在幽默和认真间随性游移,阿琛拍桌:“哥,外面咱穷成鬼,至少能决定加班吃方便面还是炸鸡!现在狗都晓得,光看单位牌子没用,自己能笑着撑住才行。”
陈妍感慨:“我在公司也常听到,编制女同事稳得像‘盆景’,但心里全是跑出去的野草。”
苏瑾端着碗:“你们还没感受到女孩子进体制的压力呢,动不动亲戚问‘啥时候编内结婚’,想做点有趣的,连请假都要被科长盯‘别耽误带娃’。”
方磊挥手表示认同:“体制的边界,比外面更扎实,但也比外面温柔。真说混不如走出来,每段人生都是段子。等你哪天进去了,也能跟我一样一边敲章一边背段子,混成专家你就明白了。”
饭后,众人楼下买起宵夜烧烤。夜风吹着,方磊独自喝酒,突然冒出两句文:“得意时是江湖段子手,失意时是编制里的小确幸。千万别觉得别人过得好,其实他们只把最熬得住的段子晒出来。”
林泽迷茫地问,“那我们到底该选什么路?”
方磊叼着串笑道:“最重要的是别受困于别人的答案。人生谁都能讲两段好段子,不妨给自己一条能舒服讲的江湖路,也许体制外才是最自由的体制。”
夜色下,啤酒杯叮当作响,合租屋里的年轻人心里都生出一份解脱与轻松。世事不难,难的是始终能用自己的段子、做自己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