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鲁达兴奋无比。
当初真是跟对人了。
谁能想到区区一个忠信伯短短这段时间竟然提升到这个级别。
内阁首辅大人!
正二品!
地位比六部尚书只高不低。
先是工部三部司被收入囊中,现在就连军器局都划了过来。
不可思议!
此刻被胡百川委以重任,还要被提拔到工部郎中的官职,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鲁达感激,心中更加坚定了跟随胡百川的念头。
跟随这种大人,真不亏。
赚大了!
军器局的事情胡百川暂时就交给鲁达去操持了。
暂时他可没时间去管。
朱元璋此举倒是也不错。
如此一来自己随时可以调集需要的匠人过来。
让鲁达过去接管军器局,先把里面的匠人们安抚住再说。
待遇,提升。
混日子的,欺压工匠们的恶吏,一个不留,全部清理出去。
那么多人,吃闲饭,走后门的定然极多。
其他工部官员都不好处置,但对胡百川和鲁达没什么问题。
严格来说,鲁达都不算是工部官员了。
随便清理!
没耽搁,胡百川带人赶往造船坊。
有点时间没来,这里现在很是忙碌。
上次胡百川给了他们螺旋桨和钢铁战船的模型,这段时间他们一首在钻研。
“大人,小人们还有些问题想要请教,不知大人可有时间提点一二?”一位老匠人恭敬开口。
“当然没问题!”
没耽搁,胡百川又把一群造船工匠们都聚在一起探讨造船的问题。
具体的专业性东西胡百川不懂。
但没吃过猪肉,谁还没见过猪跑的?
大的方向他是对的!
细节什么的反倒是不重要了,靠这些工匠们自己去琢磨。
即便是如此,一群匠人们还是被胡百川的高谈阔阔给折服了。
钦佩!
一个个的看向胡百川的眼神都亮了起来。
超乎想象!
太厉害!
“大人之才,我等佩服!”为首的一位造船大师感慨。
“有您这番指导,我等也就有了方向,要不了多久,定然能打造出更强大的战船!”
胡百川笑着摇头。
“也别要不了多久了!”
“现在本公主就给你们下任务来了!“
“两个月,打造两艘可以容纳两三百人的新战船出来!”
“不仅要快,更要坚固!”
“两个月?”一群匠人们皱眉。
“大人,这个只怕还需要细细琢磨的!”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的话……”
“出任何意外本公子来承担,和你们无关!”
“你们只要大胆尝试即可!”胡百川继续开口说道。
“记住了,要快,要坚固!”
“还要承受得住大海的巨浪!”
一群人匠人们面面相觑,这个难度系统真不低。
见他们如此,胡百川当即使用杀手锏。
“只要搞的出来,所有参与人员,奖励一年的工钱!”
“主要人员,起码一百两银子的奖励!”
果然,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好,既然大人如此,那我等也只有拼命了!”为首的一名造船大师笑着说道。
“我们这就研究!”
胡百川点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同时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首接准备给这个核心造船小组提升福利待遇。
每日,都供给肉食!
甚至还承诺只要这个事情圆满完成,以后整个造船坊所有人都能每日吃到肉!
则无疑又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少。
没多久,消息传开。
造船坊的工匠们都跟打了鸡血一般。
撸起袖子,加油干!
拼起来!
见他们如此,胡百川也就放心了。
没着急离去,胡百川和这些造船工匠们一起琢磨。
能容纳两百三百人的战船不算太大。
古代的战船,可没有后世现代化战船那么多系统装备之类的。
后世的大明宝船,据说有一百五十米左右的长度,宽六十米左右。
胡百川暂时不需要这么大的战船。
能有它小半大小就行。
要求就是一个快,一个坚固,一个稳!
两个月,时间很紧。
但重赏之下,工匠们还是很给力的。
身为大明王朝最大的造船坊,这里也有上百米的大船。
想办法加固,加快就行!
九桅杆风帆结构没问题,但还不够看。
一群人索性琢磨着把螺旋桨给打造出来。
这个就交给钢铁冶炼司那边负责了。
高两个巨型的螺旋桨出来!
没有机器设备,那就用人力驱动!
十个人不够就二十人,二十人不够三十人!
肯定可以启动!
九桅杆+螺旋桨双重加持下,速度肯定没问题。
坚固这方面,那就用钢和木质结构的组合体!
倭寇那边不是喜欢从水底搞破坏吗?
那就把水底部分用钢材来处理!
哪怕是他们动用炸药也没用!
忙碌一个下午,胡百川才从造船坊离去,任务都交代了下去。
接下来就看他们的水平了!
两手战船,能够容纳五百人就差不多了。
对付那些倭寇小鬼子,太多的战船一起出现,他们反倒是没了胆子出现。
两艘战船,他们还以为好欺负,反倒是容易冒头。
到时候,一切就简单了。
一整天,胡百川忙的不亦乐乎。
完全顾不上内阁的事情。
接连几日,他就在火器司,造船坊,钢铁冶炼司忙碌。
抽空还去了趟军器局。
鲁达完全按照胡百川的要求去接管军器局。
当军器局的工匠们得知这个好消息时,高兴都跳了起来。
一群管事,两位主事,都被揭露而出。
贪赃枉法,滥用职权!
鲁达刚去时他们还不服,有些对抗。
胡百川去到后可不给他们这个反抗的机会。
首接暴击!
罪大恶极者,就地正法!
同时上报朝廷。
朱元璋那边也配合,该抓的抓,该抄家的抄家,动静极大。
同时,按照胡百川的建议,也把军器局匠人的工钱和福利待遇提了起来。
一时间,整个工部的人都是人心惶惶的。
京城朝中大臣更是议论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