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A国东海岸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贫民窟里的人们排着长队,手中攥着皱巴巴的钞票,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奈。不远处,星宁集团投资建设的两座海水淡化厂巍然耸立,银白色的管道如同巨蟒般蜿蜒向城市中心,却与这片贫瘠之地毫无关联。
在A国首都的富人区,奢华的私人泳池里碧波荡漾,上流社会的名媛们正悠闲地享受着日光浴。她们不会想到,仅仅几十公里外,普通民众正为了一桶饮用水倾家荡产。“这水的口感真是太棒了,比我们之前喝的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一位贵妇端着水晶杯,轻抿一口淡水,赞叹道。她的丈夫,一位政商界的大亨,得意地笑着:“这都多亏了星宁集团的技术,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水资源的问题了。”
然而,在贫民窟的街头,情况却截然不同。“老板,能不能便宜点,我家里的孩子己经两天没喝水了。”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苦苦哀求着水贩。水贩不耐烦地摆摆手:“不行,进价都涨了,我也是小本生意。”看着母亲绝望的眼神,周围的人们纷纷叹气,有人小声抱怨:“那些有钱人喝着廉价的淡化水,我们却要花高价买这点救命水,这还有天理吗?”
A国的媒体上,关于水资源分配不均的争论愈演愈烈。反对派在议会中激烈抨击政府:“星宁集团的淡水厂是建起来了,可受益的只有少数权贵!普通民众连基本的用水需求都无法满足,这难道就是我们引进技术的结果?”政府发言人却辩解道:“星宁集团的合作是为了提升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初期优先供应重要区域和高端用户,是为了更好地回收成本,未来一定会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但民众并不买账,街头抗议活动此起彼伏。愤怒的人群举着标语,高喊着“水是生命之源,不应成为权贵的玩物”,向政府大楼进发。防暴警察严阵以待,冲突一触即发。而在这场混乱的背后,星宁集团却始终保持着低调。沈知意坐在京城的办公室里,通过量子监控系统看着A国的局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
“沈总,A国政府希望我们能降低淡水价格,扩大供应范围。”助理汇报道。沈知意轻轻摇头:“告诉他们,技术维护成本高昂,设备升级也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想要降价和扩大供应,就必须满足我们新的合作条件。”所谓的新条件,实则是要求A国开放更多核心产业的准入资格,进一步加深对星宁集团的依赖。
A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满足星宁集团的条件,意味着国家经济主权将进一步丧失;不答应,国内的民众抗议愈演愈烈,政权稳定受到威胁。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不得不再次与星宁集团展开谈判。
谈判桌上,A国代表满脸愁容:“沈总,民众的情绪己经失控,我们真的承受不起了。”沈知意却神色自若,调出一组数据:“你们看看,这两座水厂的运营成本中,70%都用于技术维护和专利授权。如果想要降低成本,就需要你们的配合。”她提出的方案看似合理,实则是在A国的经济命脉上又系上了一道枷锁。
与此同时,A国的反对派也没有闲着。他们暗中与其他国际势力勾结,试图引进其他国家的海水淡化技术,打破星宁集团的垄断。然而,当他们真正接触后才发现,其他技术要么成本更高,要么稳定性远不如星宁集团的设备。更致命的是,星宁集团早己在全球范围内布下专利大网,任何试图仿制或绕过专利的行为都将面临天价赔偿。
在这场水权博弈中,普通民众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每天为了获取饮用水奔波劳累,看着富人区的奢靡生活,心中的不满与愤怒不断积累。而A国政府、星宁集团以及背后的国际势力,却在利益的驱使下,继续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沈知意深知,这场博弈远未结束。她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让星宁集团在A国乃至全球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时机。而那两座矗立在A国海岸的海水淡化厂,不仅是水资源的供应站,更是她棋局中重要的棋子,正悄然改变着这个国家的命运,也在重塑着全球的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