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杭城的天空飘着几朵悠然的白云,星宁私人医院门口的电子屏闪烁着最新的招聘信息:“诚聘心理医生三名,底薪三万,转正后西万,享丰厚奖金及福利;眼科医生若干,共筑光明未来。”路过的行人纷纷驻足,被这优厚的待遇和充满吸引力的岗位描述所吸引。
在医院的走廊里,沈舒正和几位科室主任开会讨论新科室的规划。“随着社会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我们的心理室不能只是个摆设。”沈舒推了推眼镜,眼神坚定,“要打造一支专业过硬、有温度的心理医生团队。”
“沈院说得对,”精神科主任补充道,“很多患者的身体疾病背后,其实都有心理因素。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与此同时,眼科门诊内,一场特殊的展示正在进行。几位近视患者戴着星宁研发的新型眼镜,满脸惊讶。“太神奇了!”一位年轻的程序员摘下眼镜,“我戴了才一个月,近视度数居然从600度降到了500度!”
眼科主任李医生笑着解释:“这款眼镜采用了纳米级光学调节技术,通过智能芯片实时监测眼球状态,再结合特定频率的光波刺激,促进眼部肌肉调节和视网膜细胞的自我修复。不过,大家也要配合良好的用眼习惯。”
消息很快在患者群体中传开,不少人慕名而来。候诊区里,一位母亲带着女儿焦急地等待:“医生,我家孩子才12岁,近视就400度了,这眼镜真能控制度数吗?”
“放心,我们的眼镜经过了大量临床试验。”李医生拿出检测报告,“不仅能控制度数增长,长期佩戴还能逐步降低度数。不过,孩子还在发育期,除了戴眼镜,定期复查也很重要。”
另一边,心理室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装修风格温馨舒适,淡蓝色的墙面、柔软的沙发、舒缓的背景音乐,营造出放松的氛围。一位前来应聘的心理学博士王琳正在接受面试。
“王博士,您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沈舒翻看着简历,“如果让您负责星宁心理室,您有什么规划?”
王琳思索片刻,回答道:“我想建立一个综合治疗体系,不仅针对患者,还包括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此外,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让更多人重视心理问题。”
这个回答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很快,王琳就和另外两位资深心理医生一起,组成了星宁心理室的核心团队。
开业当天,心理室迎来了第一位患者——一位因工作压力患上焦虑症的白领。王琳耐心倾听着对方的倾诉,时不时记录要点。“您的情况并不严重,”她递上一杯温水,“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适当的药物辅助,再配合我们研发的脑波舒缓仪,一定能改善。”
脑波舒缓仪是星宁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成果,通过模拟特定频率的脑电波,帮助患者放松神经,缓解焦虑。患者戴上仪器后,紧绷的肩膀逐渐放松:“感觉心里的大石头好像被搬走了一些。”
在医院的会议室里,沈浩然正在听取眼科和心理室的汇报。“新型近视眼镜己经接到了海外订单,”李医生兴奋地说,“很多国家都对我们的技术感兴趣。”
王琳也展示了心理室的治疗数据:“开业一周,己经接诊了50多位患者,满意度达到98%。有几位长期失眠的患者,经过治疗,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沈浩然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医疗不仅是治疗身体疾病,也要关注心灵健康和生活质量。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把这两个科室打造成星宁的特色招牌。”
夜幕降临,星宁私人医院的灯光依旧明亮。心理室里,王琳还在为一位患者进行催眠治疗;眼科门诊,李医生在为加班的同事检查眼睛。在这个充满科技与人文关怀的地方,每一位医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患者的心灵与视界,书写着属于星宁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