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杭城的桂花开得正盛,馥郁的香气弥漫在星宁私人医院的每个角落。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医院大堂光洁的地面上,折射出点点光斑。沈浩然站在医院门口,望着父亲沈建国身着白大褂,步履稳健地向医院走来,心中感慨万千。
“爸,您来了。”沈浩然迎上前去,伸手搀扶。65岁的沈建国虽然两鬓斑白,但眼神依旧矍铄,穿着崭新的白大褂,胸前的名牌上写着“主任医师”。
沈建国轻轻拍了拍儿子的手,笑道:“别把我当老人家,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在公益性医院干了一辈子,到自家医院工作,倒像是找到了新战场。”
一旁的沈舒也快步走来,眼里满是笑意:“爸,您能来真是太好了!医院正缺您这样经验丰富的专家。病房里的年轻医生们听说您要来,早就盼着向您讨教了。”
三人一同走进医院,路过护士站时,值班护士们纷纷投来尊敬的目光。沈建国在医院的威望由来己久,他在公益性医院担任主任医师时,就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闻名杭城。如今,虽然年岁己高,但他主动提出“让贤”,将院长职位交给年轻人,自己则选择来到星宁私人医院,继续发挥余热。
在院长办公室里,沈浩然的母亲林淑华正专注地审阅着文件。作为星宁私人医院的院长,她雷厉风行的管理风格和对医疗质量的严格要求,让医院在短短几年内就跻身杭城顶尖医疗机构之列。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老头子,欢迎加入星宁!”
沈建国走到妻子身边,看着她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的各种文件和报表,感叹道:“当年在公益性医院,哪见过这么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星宁能有今天的成就,多亏了你们母子的努力。”
“爸,您可别这么说。”沈浩然说道,“星宁的根基是您和妈妈打下的。您在医学领域的经验,正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
当天下午,沈建国就投入到了工作中。他的办公室紧邻病房,方便随时查看患者情况。一位年轻的住院医师拿着病历前来请教:“沈主任,这位患者的病情有些复杂,我们制定了几个治疗方案,但始终拿不定主意……”
沈建国戴上老花镜,仔细翻阅病历,又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随后,他带着医生来到病房,亲自为患者进行检查。“你们看,”他指着患者的X光片,“这里的阴影虽然不大,但结合患者的病史,很可能是早期的病变。治疗方案要以微创为主,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年轻医生们围在沈建国身边,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要点。他们早就听说过沈建国的大名,如今能得到他的亲自指导,都感到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沈浩然在集团总部处理完事务后,也来到医院。他走进母亲的办公室,看到她正在和几位科室主任开会,讨论医院的扩建计划。
“浩然,你来正好。”林淑华示意儿子坐下,“我们正在商量新住院大楼的规划。我想增加更多的康复科室,引进国际先进的康复设备,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沈浩然点点头:“妈,您的想法很好。现在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康复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不过在扩建过程中,也要注意成本控制和人才引进。”
会议结束后,沈浩然陪着母亲在医院里散步。夕阳的余晖洒在医院的花园里,患者们或坐在长椅上休息,或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散步,画面温馨而宁静。
“看到医院现在的样子,我真的很欣慰。”林淑华感慨道,“从当年那个小小的公益性诊所,到现在的现代化私人医院,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
沈浩然挽着母亲的胳膊:“这都是您和爸爸的功劳。现在,星宁有了新的使命,我们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为杭城乃至全国的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夜幕降临,星宁私人医院依旧灯火通明。沈建国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时,看到儿子和女儿正在走廊里交谈。沈舒正在向沈浩然汇报新员工的培训情况,两人的脸上都带着认真而坚定的神情。
沈建国站在原地,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星宁的未来掌握在这些年轻人手中,而他和妻子,则会像灯塔一样,在背后默默支持,传承医者仁心的精神,照亮星宁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