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杭城的阳光透过星宁别墅的落地窗,在客厅的波斯地毯上洒下斑驳光影。沈浩然握着两份烫金的录取通知书,指尖微微发颤——一份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商业管理专业,是儿子沈逸的;另一份则来自国内顶尖医学院,属于女儿沈雅思。
“妈!快看!”沈雅思穿着淡粉色连衣裙,蹦跳着从楼梯上跑下来,发梢还沾着清晨的露水,“我的录取通知书到了!”马婉婷从厨房探出头,围裙上还沾着面粉,眼中却闪着泪光:“快拿来给妈妈看看!”
这时,沈逸拿着自己的通知书从书房走出,18岁的少年褪去了青涩,眉眼间尽是沉稳与自信。他走到父亲身边,轻声说:“爸,我想提前去英国,先适应一下那边的环境。”沈浩然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好,爸爸支持你。记得常给家里打电话。”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仔细端详着两份通知书。沈浩然看着儿女的名字印在名校录取栏里,思绪回到二十年前那个在出租屋创业的夜晚。那时的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的孩子会站在如此高的起点上。
同一时间,星宁私人医院的副院长办公室里,38岁的沈舒正盯着电脑屏幕,审核新一批医疗设备的采购方案。她的白大褂口袋里,还揣着侄女沈雅思的录取喜报——那是今早沈浩然特意派人送来的。“沈院,公寓住宅区的400平套房己经装修完毕,要不要去验收?”助理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沈舒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走,去看看。”穿过医院长廊,她来到新落成的公寓住宅区。推开房门,400平的空间豁然开朗:西室两厅的布局宽敞明亮,大阳台正对着医院的花园,书房里定制的书架己经摆满医学典籍。负二层更是别有洞天——独立的休息区铺着柔软的地毯,娱乐区配备着顶级音响设备,私人电影院的巨幕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咖啡室里的意式咖啡机正散发着醇香。
“这简首是个小型度假胜地。”沈舒笑着对助理说,“以后值夜班就不怕累了。”她走到书房,轻抚过书架上的《柳叶刀》期刊合订本,想起哥哥当初的承诺:“要让每一位医者都能体面地生活。”如今,这个承诺正在一步步实现。
傍晚,沈舒带着新鲜出炉的蛋糕回到星宁别墅。推开门,满屋子的欢声笑语扑面而来。“姑姑!”沈雅思和沈逸同时扑过来,“快看看我们的录取通知书!”沈舒将蛋糕放在桌上,仔细端详着两份通知书,眼中满是骄傲:“雅思要当医生,以后咱们就是同行啦!还有逸儿,在英国要是遇到医疗健康领域的商业项目,记得和姑姑分享。”
餐桌上,一家人举杯庆祝。沈浩然看着妹妹、妻子和儿女,心中感慨万千。星宁私人医院的公寓住宅区,不仅是医护人员的栖居之所,更是承载着家族理想的港湾;而儿女的录取通知书,则预示着新的征程即将开始。窗外,杭城的夜景璀璨,正如这个家庭的未来,光明而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