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书香夜话里的传承与期待

2012年12月20日,杭城的冬夜裹挟着刺骨寒意,星宁别墅内却暖意融融。沈浩然坐在书房的胡桃木书桌前,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处理着星宁集团海外投资的最后几封邮件。窗外,细碎的雪花簌簌飘落,为夜色增添了几分静谧。

客厅里,37岁的马婉婷斜倚在柔软的米色沙发上,身着一袭淡紫色羊绒披肩,发丝随意挽起,露出优美的脖颈线条。茶几上的香薰蜡烛散发出淡淡薰衣草香气,与壁炉中跳跃的火苗一同营造出温馨氛围。她正翻看着一本财经杂志,纤长的手指不时在重点段落处停顿,眉眼间尽是成熟知性的优雅。

“妈妈,你看这段写得特别有意思。”沈雅思抱着一本厚重的商业书籍,蜷在母亲身旁,15岁的少女褪去了稚气,五官愈发精致,眉眼间隐约有马婉婷年轻时的影子。她指着书中“品牌溢价”的案例分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星宁旗下的奶茶品牌‘茶语’,就是通过独特的文化包装实现了溢价,这和书里的理论完全契合!”

马婉婷放下杂志,温柔地抚过女儿的长发:“是啊,你爸爸当初投资那个90后年轻人,也是看中了他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商业世界就像一片海洋,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要想站稳脚跟,不仅要有眼光,更要有胆识。”说着,她拿起桌上的便签纸,写下“创新”“洞察”“坚守”三个关键词,“这三点,是星宁成功的关键,也是你未来要学习的核心。”

沈雅思认真地点头,将便签纸小心夹进书页。她从小看着父亲在商海驰骋,耳濡目染下对商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此刻,书中的理论与现实案例相互印证,让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妈妈,我以后也要像爸爸一样,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她语气坚定,眼中满是憧憬。

与此同时,沈逸的卧室里,电脑屏幕闪烁着幽蓝的光。15岁的少年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股票交易平台,屏幕上,他和伙伴们投资的虚拟货币走势曲线起伏不定。键盘旁,《商业与人性》《三十六计》等书籍摊开,书页间夹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叮——”消息提示音响起,是好友林宇发来的消息:“逸哥,元宇宙项目的初步方案做好了,明天开会讨论!”沈逸快速回复:“好,我再研究下市场数据,争取把成本压缩10%。”他关闭交易平台,打开数据分析软件,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眼神中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自从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后,沈逸愈发沉迷于商业世界的博弈。他不仅管理着盲盒工作室,还涉足投资领域,试图在新兴产业中寻找机会。今晚,他计划分析硅谷新区的产业数据,寻找下一个投资风口。

书房内,沈浩然终于处理完最后一封邮件。他起身活动了下僵硬的肩膀,目光扫过书架上摆放的全家福——照片里,一家人笑容灿烂,身后是星宁集团的大楼。推开书房门,客厅里母女俩的讨论声传入耳中,温馨的画面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在聊什么呢?”沈浩然在沙发另一端坐下,伸手搂住马婉婷的肩膀。

“在和雅思讨论商业案例,”马婉婷笑着将书递过去,“没想到我们女儿对商业的见解这么独到。”

沈浩然接过书,看着女儿认真做的批注,欣慰地笑道:“不错,有当年我的风范。不过商业不仅是数据和策略,更要有人文关怀。就像星宁私人医院,我们赚钱的同时,也要记得回馈社会。”

沈雅思若有所思地点头:“爸爸,我懂。就像您投资聂云的奶茶店,不仅是看中了商业价值,也是想支持年轻人的梦想。”

这时,沈逸从卧室走出来,手里拿着笔记本:“爸,我分析了硅谷新区的产业数据,发现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还有很大空白。我和林宇打算成立一家公司,开发AI教学系统。”

沈浩然眼中闪过惊喜,他接过笔记本仔细翻阅,不时点头:“想法很好,但要注意技术落地和市场需求的结合。需要资源支持随时说,爸爸相信你。”

窗外,雪越下越大,屋内的暖意却愈发浓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商业、梦想与未来。在这个普通的冬夜,星宁家族的传承正在悄然延续,新的商业传奇,也在书香与对话中,渐渐勾勒出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