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产业新城的崛起与共生

1997年11月3日,常德的寒风中裹挟着泥土翻新的气息,星宁食品分公司后方的建设工地上,起重机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成激昂的乐章。曾经荒草丛生、零星分布着几棵老树的城郊地带,此刻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蜕变——六层高的综合商场己完成封顶,米黄色的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底层商铺的玻璃幕墙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上层公寓住宅的窗户整齐排列,仿佛无数双充满期待的眼睛。

沈浩然戴着安全帽,站在新建的商场前,看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内部装修。"沈总,商铺的招商工作己经有了眉目。"总经理王建国快步走来,手中的文件夹里塞满了意向书,"本地最大的连锁超市、三家知名餐馆,还有几家服装店都表达了入驻意愿。"

沈浩然点点头,目光投向远处:"不仅要引进商家,更要形成业态互补。告诉招商团队,优先考虑能服务员工生活的业态,比如书店、药店、理发店。"他顿了顿,补充道,"租金方面,前两年可以适当减免,让商户先站稳脚跟。"

随着星宁食品分公司的蓬勃发展,这片区域的吸引力与日俱增。短短几个月内,多家上下游企业主动联系入驻星宁园区。一家专门生产食品包装的企业负责人在签约时感慨道:"跟着星宁走准没错!这里不仅租金优惠,45年的使用权更是给了我们长期发展的信心。而且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员工留得住,企业才能走得远。"

为了进一步优化园区生态,沈浩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联合当地银行,筹建星宁商业银行。"园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在董事会上,他言辞恳切,"我们要打造一个集融资、贷款、理财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平台,让企业在这里没有后顾之忧。"

消息传开后,园区内的企业纷纷响应。一家刚入驻的电子厂老板兴奋地说:"以后贷款不用跑远路,审批流程也能加快,这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真是天大的好消息!"而对于星宁的员工们来说,新商场和商业银行的落成,意味着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商场开业前夕,整个园区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员工们自发组成志愿者团队,协助布置场地、发放传单。曾经的混混周德强如今己是保安队长,他带领队员们维持秩序,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威严与自豪。"以前在街头混,净给人添乱。"他笑着对新来的保安说,"现在咱们守护的,是大伙儿的幸福生活。"

11月20日,星宁商场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典礼。沈浩然剪彩完毕后,人群如潮水般涌入商场。一楼的超市里,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员工们推着购物车,挑选着生活用品;二楼的餐馆飘出阵阵香气,火锅、烧烤、湘菜等各种美食让人垂涎欲滴;顶楼的书店里,不少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前来充电,书架间时不时传来翻书的沙沙声。

在商场的一角,星宁商业银行的临时服务点也正式开放。工作人员耐心地为企业主讲解贷款政策,为员工办理储蓄业务。"我们推出了'创业贷'和'安居贷'。"银行负责人向沈浩然介绍,"创业贷专门支持园区内的小微企业,安居贷则针对员工购房需求,利率优惠,手续简便。"

看着商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园区内拔地而起的厂房和办公楼,沈浩然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冷清的荒地,而如今,一个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产业新城正在崛起。这里不仅有轰鸣的生产线,更有烟火缭绕的市井气息;不仅有忙碌的创业者,更有安居乐业的普通人。

夜幕降临,星宁园区华灯初上。商场的霓虹与厂房的灯火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繁荣的画卷。沈浩然站在公寓楼的顶层,俯瞰着这片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土地。远处,沅江的水面波光粼粼,仿佛在诉说着这座产业新城的无限可能。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星宁将继续以产业为基石,以民生为根本,书写更多关于奋斗、关于希望、关于共同富裕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