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故事第527

2015年12月24日,阿台环保大厦地下80层的星宁影视基地灯火通明。量子全息穹顶投射出逼真的虚拟场景,机械臂组成的矩阵正在调整灯光角度,地面上的磁悬浮轨道载着智能摄影设备无声滑行。这里没有传统片场的嘈杂,取而代之的是精密仪器的嗡鸣与AI系统的指令播报声。

“卡!完美!”导演魏德圣在量子监视器前兴奋地拍板,全息屏幕上,演员们在“古罗马斗兽场”场景中完成了最后一幕戏。此刻的斗兽场不过是量子投影的虚拟图景,但演员们身上的铠甲却是通过3D打印的纳米材质,触感与重量都与真实无异。“这就是星宁的魔力。”他对着镜头展示片场,“无需舟车劳顿,我们能在24小时内切换沙漠、太空甚至海底世界。”

一个月前签约的40位明星正围聚在领奖台前。周杰伦身着银色科技感西装,手中的量子平板闪烁着数据光芒:“恭喜各位!我们的十部作品己全部完成拍摄,平均制作周期缩短60%,这都归功于星宁的‘量子片场’系统。”话音未落,机械臂托着镶有星宁徽标的水晶奖杯鱼贯而出,每位明星的奖金额度2000万台币己实时到账。

“以前拍古装戏要去横店,拍科幻片得飞好莱坞。”一位当红女星轻抚着奖杯感叹,“现在在环保大厦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全球取景。你们知道吗?我上周刚在‘月球基地’拍完感情戏,下一秒就回到‘江南水乡’拍哭戏,连妆发都没耽误!”她的话引发阵阵笑声,台下的群演们也纷纷点头——在星宁影视基地,群众演员的平均月工资达到10万台币,奖金2万,远超行业标准。

环保大厦的800平明星宿舍更是科技与奢华的结晶。推开智能虹膜锁,全屋灯光自动调节成最适合艺人的色温,智能管家早己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备好了营养餐。浴室的量子花洒能模拟热带雨林的水雾效果,书房的全息投影系统可随时将剧本转化为3D分镜。“这里的每个角落都在激发创作灵感。”另一位影帝在首播中展示自己的休息室,身后的机械臂正为他调试健身设备。

而在影视基地的综艺录制区,著名主持人吴宗宪正在全新打造的“量子舞台”上录制节目。舞台地板由压力感应材料制成,观众的欢呼声能实时转化为光影特效;悬浮在空中的虚拟嘉宾通过量子通讯技术与现场无缝互动。“这哪里是舞台,根本是未来世界!”他拿着1500万台币的片酬支票开玩笑,“我现在说的每句话,都可能被AI转化成表情包瞬间传遍全球。”

更令人惊叹的是星宁自研的“演员情绪数据库”。地下室的超级计算机持续分析着每位演员的表演数据,从微表情到语气停顿,都被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未来,即使演员无法到场,我们也能通过AI合成技术,让经典角色‘复活’。”技术总监展示着测试片段,己故影星的面容在量子屏幕上栩栩如生,台词与动作却完全符合新剧本的需求。

消息传出,全球影视行业为之震动。好莱坞制片人组团前来考察,欧洲电影节主动邀约星宁作品参展;而阿台本地的年轻人更是趋之若鹜,影视基地的群众演员招聘通道每日收到上万份申请。副市长林宇在庆功宴上举起酒杯:“星宁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更让阿台成为全球影视科技的高地!”

我站在监控中心,看着各个片场的实时画面。量子片场的运行效率、演员的情绪数据、作品的传播热度……所有信息在全息屏幕上交织成绚丽的数据流。“启动‘全民创作计划’。”我对助理下达指令,“开放部分量子片场给普通创作者,让科技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个有梦想的人。”老祖宗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星宁用科技搭建的光影帝国,正在重新定义影视行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