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可杨明和娄晓娥这段时间的疲惫与憔悴却难以消散。就在他们身心俱疲之时,四合院邻里们的热心帮助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流淌进他们的心间。
住在前院的李大爷,是个热心肠的老好人,一辈子在这四合院住,最看重的就是邻里情谊。他知道孩子生病后,二话不说,提着一篮子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就过来了。
“杨明啊,娄晓娥,我听说孩子病了,这是我刚从地里摘的菜,新鲜着呢,给孩子熬点粥喝,补补身体。”李大爷满脸关切地说道。
杨明赶忙迎上去,接过篮子,感激地说:“李大爷,您太客气了,这怎么好意思呢。这段时间真是多亏了大家的关心,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了。”
娄晓娥也从屋里走出来,眼眶微红但仍带着微笑:“李大爷,您进来坐会儿吧,孩子刚睡下。”
“不了不了,我就是来看看,孩子要紧。你们也别太担心了,孩子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大爷说。”李大爷摆了摆手,转身又去忙乎别的事了。
隔壁的王婶,是个心细如发的人,她带着自已熬制的鸡汤过来。王婶的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拉扯大孩子,深知生活的不易,所以对杨明和娄晓娥的遭遇格外同情。
“晓娥啊,这鸡汤我炖了一上午,你和杨明也得补补身子,这照顾孩子可是个累人的活儿。”王婶轻轻拍了拍娄晓娥的手。
娄晓娥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王婶,您真是太好了。这段时间我们都快撑不住了,要不是有您和大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婶拉着她在门口坐下:“傻孩子,说什么呢。咱们四合院就是个大家庭,谁还没个难处的时候。想当年我家那口子走的时候,要不是邻居们帮衬着,我哪能把孩子拉扯大。”
还有年轻的小赵,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住在后院。他虽然没什么照顾孩子的经验,但也尽自已所能,帮忙跑前跑后。这天,他主动去医院帮杨明排队拿药。
在医院的候诊大厅里,小赵一边排队,一边和旁边的人闲聊起来。
“您这是给谁拿药呢?”旁边一位大妈好奇地问。
“哦,是我邻居家孩子生病了,我来帮忙拿药。孩子病了可把家长急坏了,我能帮点是一点。”小赵笑着回答。
大妈赞赏地点点头:“小伙子不错啊,现在像你这么热心的年轻人可不多了。”
小赵挠挠头:“应该的,大家都是邻居,互相帮忙嘛。我觉得在这四合院住着,就跟一家人似的,谁有困难都不能袖手旁观。”
回到四合院,小赵把药递给杨明:“杨哥,药我拿回来了,医生说按照这个剂量吃就行。我在医院还问了些注意事项,都写在这纸条上了。”
杨明接过药和纸条,感动地说:“小赵,太谢谢你了。你这忙前忙后的,耽误你不少时间吧。”
小赵摆摆手:“杨哥,别这么说。我平时工作也不忙,而且我一个人住,时间比较自由。你们就安心照顾孩子,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除了送吃的和帮忙办事,邻居们还时不时过来陪孩子玩耍,让孩子在养病期间也能有个好心情。张奶奶就是其中一位,她经常带着一些小玩具过来逗孩子开心。
“宝宝,看看奶奶给你带什么好玩的了?这是个小拨浪鼓,你拿着玩。”张奶奶坐在孩子床边,轻轻地摇着拨浪鼓。
孩子的精神好了许多,伸手去抓拨浪鼓,脸上露出了笑容:“谢谢奶奶。”
张奶奶笑着说:“宝宝真乖。等你病好了,奶奶带你去院子里晒太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在邻里们的帮助下,杨明和娄晓娥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他们不再觉得独自面对困难,四合院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他们坚强的后盾。
一天傍晚,杨明和娄晓娥站在院子里,看着邻居们来来往往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激。
杨明感慨地说:“晓娥,这次孩子生病,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咱们这四合院的邻居们,真是太好了。”
娄晓娥点头表示赞同:“是啊,杨明。以后咱们也要多多关心邻居们,大家互相帮助,这日子才会越过越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