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老子不要七千万,给七百万也行

朱由检最近很忙,国内所有大小事都通过奏疏呈上来,让他来断抉,甚至连鲁王两个孩子因为分家也闹到宫里。

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家务事,朱由检懒得搭理。

时间很快过去半个月,朱由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西山煤矿那边。

王承恩天天往西郊跑,白胖的皮肤看起来憔悴不少。

这天午后,朱由检在陈妃的寝宫,他斜靠在床榻上,看着以陈蒹葭为首的女孩子们在跳舞。

两个青涩的小宫女服侍在朱由检左右,一个给他揉小腿,另一个给他揉肩膀,时不时的喂投朱由检瓜果。

嗯,这才是皇帝该享受的待遇啊。

怪不得西游记里面玉皇大帝经常组织宴会,仙女们在天宫跳舞,他和群仙们吃吃喝喝。

陈蒹葭的柔韧性很好,乌黑青丝用发带束起来,身子轻盈如燕,腰肢盈盈一握。

一曲完毕,宫女们齐刷刷的给朱由检下跪行礼。

朱由检拍手鼓掌,吩咐王承恩:“赏!”

王承恩把提前备好的金银首饰赏赐给宫女。

就在朱由检喝酒助兴的时候,门外响起通报,原来是太医院的张景岳求见。

朱由检被张景岳还有范养民搞得有点头疼,本来把医学和种植交给他们了,希望他们能自已参悟,谁知道这俩憨憨愣是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三番四次的过来请教问题。

朱由检没办法,只能耐着性子指导他们。

王承恩看到朱由检眼里的不耐,说道:“陛下,要不老奴把张太医打发走?”

朱由检想到医学的重要性,挥了挥手:“不用,宣他进来吧。”

很快宫女们就四处退下,只有陈妃款款而来,靠在朱由检身边。

张景岳进来后,按照流程给皇帝请安。

朱由检问张景岳又遇到什么问题了。

张景岳说道:“陛下,臣昨日看到手术两个字,请问手术室的无菌环境怎么做到?臣想办一个手术室,以此来验证书里的真实性。”

朱由检瞬间来了精神,没想到张景岳竟然都看到手术室的布置了。

他思考片刻,让王承恩托内务府给张景岳专门腾出来一间房当手术室,并起身来到里面的卧室,花了20点声望值兑换出紫外线消毒灯。

最近他的声望值已经达到40000多点,最大的贡献来源是陈蒹葭和袁贵妃。

之前想着去找周皇后,考虑到周皇后身子虚弱,朱由检也没有勉强。

哦,还有那个红娘子,自从红娘子被带到宫里,朱由检又去过四次,刚开始会掉声望值,在第四次的时候,声望值竟然没有往下掉,甚至还上涨1点。

千万别小看这1点声望值,说明红娘子心里已经悄然发生改变。

他脑海里回忆起那天红娘子的模样。

以前都是咬牙切齿的样子,那天竟然出现一抹淡淡的粉红,漂亮的眼眸也散发出一丝媚意。

尽管她用贝齿咬着嘴唇,朱由检知道,有些事情习惯了,也就离不开了。

当然,朱由检也知道自已的身体,害怕早早被掏空身子,特意让张景岳给自已熬制些滋补的中药来补身子。

朱由检把紫外线灯递给张景岳,让他布置手术室时注意密封性。

张景岳也不知道陛下从哪里得到的这些奇怪的东西,甚至怀疑陛下就是一个发明家。

张景岳说道:“对了,陛下,你前些天指导臣研制那个高纯度酒精,臣已经研究出来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度数。”

朱由检示意张景岳呈上来看看,等张景岳小心翼翼的把酒精端上来,他用测试笔测一下,用发酵的糖来提取酒精,得到的纯度只有64度。

如果要继续提升度数和纯度,就应该进行过滤和再蒸馏,然后再进行浓缩处理。

即便如此,能达到这个度数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

半个月的时间啊,张景岳就研制出这样一个东西,还是在朱由检提供设备的情况下。

现代医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他又安慰张景岳几句,随后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求见。

张景岳知道陛下公务繁忙,能指导指导自已已经很高兴了,识趣的给朱由检告退。

目前也就范养民养殖的土豆进展还不错,听说都发芽了。

赶上西郊那边连年爆发战争,地下不知道埋着多少尸骸,最终都化作肥料养分。

等骆养性进来后,先是给朱由检请安。

朱由检一直派骆养性负责审讯诏狱里面的犯人,包括户部左侍郎范世琦。

范世琦家族有很大的能力,听说被关在诏狱,光上下打点的钱就超过五万两,甚至还有人把关系走到王承恩这里。

王承恩有上次王相尧的教训,半点不敢瞒着陛下。

骆养性恭敬的说道:“陛下,臣已经查清楚了,这是他们愿意花钱赎人的名单。”

王承恩把名单从骆养性手里接过来,转交给朱由检。

朱由检翻阅起来,上面清楚的写着每个犯人,他们背后愿意出的钱财,小的几百两,有几千多,多的数万两。

最多的要属户部左侍郎范世琦,他父亲愿意出价三十万两!

朱由检心里飞快的计算一遍,如果同意这个名单放人的话,他的收入能达到七十多万两。

多吗?

并不多。

他妈的,李自成当年是怎么从京城百官家里抄出七千万两的?

老子不要七千万,弄个七百万两也行。

大明一年税收才多少,不到两千万两。

赋税的改制已经迫在眉睫,朱由检迟迟没有动刀是觉得现在国家动荡不安,万一这些士绅官员倒向李自成和张献忠,到时就成光杆司令了。

最近朱由检也没有闲着,经常翻看宫里的赋税条款。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里甲制,十户农民是一甲,十甲就是一里。

在这个规定里,如果其中有一户不见,这一户的赋税会平摊到剩下九户的头上。

一户还行,要是五户不见了呢?就要平摊到剩下的五户头上。

这尼玛的,谁能受得了?

赶上灾荒之年,田地颗粒无收,处处闹瘟疫,闹造反,还有增加的各种辽饷,练饷...

说实话,朱由检都不知道老百姓怎么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