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朱由检就跟朱纯臣签完租赁合同。
朱由检很大方,一次性支付给朱纯臣五十年的租金,似乎生怕朱纯臣反悔。
哦,为了表示皇帝对朱纯臣的恩宠,朱由检还请他吃了顿晚膳,玉米碴粥配咸菜,美曰其名是为了减肥。
老朱回去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劲。
这次进宫得到了什么?
两万五千两的租金,还有崇祯帝一顿寒酸的饭菜。
这点钱对他来说有什么用?好像什么用都没有,白白损失五千亩地啊,近乎半个西山的地皮都被崇祯帝给糊弄走了。
朱纯臣越想越气,这笔买卖怎么算都是亏的。
想想祖上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下的江山,就这样被崇祯帝坑走了。
朱纯臣握紧手里的契据,再三确认是租的,而不是买的。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反正五十年后,这些地皮都要归还于他。
朱纯臣准备回头找自已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记住这笔买卖。
皇宫里头,王承恩问陛下为什么特意要西山那块地,难道真的是因为煤矿吗?
朱由检买那块地就是为煤矿,在工业时代,煤炭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谁掌握能源,谁就能掌握这个世界的工业命脉。
他明天准备亲自去西山那边视察一番,尽快把煤炭利用起来。
现在人们不愿意使用煤炭,因为对煤炭了解不够,还有就是煤炭燃烧的味道太大,产生的烟雾也太大。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日不落,他们已经开始熟练的使用煤炭来进行炼铁。
蒸汽机再过些年就该发明出来了。
朱由检让王承恩明日找一批工人,他准备在西山开采煤矿,当然,不能从官宦里面寻找,而是从市场上找工人。
王承恩听着工人两个字,满脸懵逼。
这是朱由检对外迈出最大的一步,他要把西山煤矿改成自已的产业。
我就是老板,接下来寻找职业经理人,还有各个部门的工人。
每月发工资,绝不拖欠,包一日两餐。
本想安排一日三餐的,想到这个年代的人们普遍都是吃两顿。
王承恩听到陛下说这些规划,连忙牢牢的在脑海里记下。
他总算搞明白工人的叫法,实际就是干活的伙计,只不过被陛下改成工人。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度过,朱由检甚至都没来得及喘口气,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托人通报,说想汇报汇报工作。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心里产生一种危机感,那就是陛下对自已的不信任。
他曾在李自成大军攻到京城脚下的时候,产生过动摇,甚至派人秘密跟李自成谈判,比如打开城门,等李自成攻进来,可以许诺自已什么高官厚禄。
李自成很大方,至少比崇祯帝要大方很多。
结果崇祯帝好像发现端倪,让东厂和锦衣卫联合把所有城门全部用石头封死,这让骆养性的计划彻底落空。
先前跟李自成互相通风报信的那只信鸽就是骆养性饲养的。
他没想到李自成会败,几十万大军灰溜溜的撤回到长安,据说现在已经撤到山西地界。
南边有张献忠,西北有李自成,北方有虎视眈眈的大清,貌似大明的江山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趋势,却在朱由检手里奇迹般的反败为胜。
朱由检看到骆养性跪在地下,问道:“爱卿有何事啊?”
骆养性微微抬起头,从朱由检眼里看到一丝警惕,他暗叫不好。
能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使,说明他以前深受陛下信任,现在陛下事事都让李若琏插手,骆养性感觉自已快被架空了。
他硬着头皮说起兵部尚书张缙彦的事情。
按理说张大人已经把钱吐出来了,是不是该放人家回去了?
朱由检这才想起张缙彦还关在诏狱里面。
张缙彦贪了这么多钱,还负有擅自打开城门通敌的责任,既然进到诏狱里面,怎么可能轻易出去呢。
不过就算要杀,也应该找个正当的理由。
朱由检让骆养性尽快拿出一份口供,口供的大致意思就是让张缙彦承认贪污。
只要张缙彦愿意在口供画押认错,可以考虑放他一马。
骆养性点头答应下来。
他这次为张缙彦进宫求情,背后有首辅的意思,晚上首辅魏藻德亲自找上门,话里话外意思就是拜托他替尚书大人说说情,临走前还送给骆养性些名贵字画。
骆养性看陛下答应下来,眉头一喜,立马从怀里小心翼翼掏出一幅颜真卿的书法作品献给朱由检。
颜真卿真迹作品是骆养性家里珍藏的宝物,本打算献给李自成,谁知道李自成攻城失败。
尤其崇祯帝那些火炮的威力,远远超乎所有人想象,骆养性想着打探打探火炮是如何制造的,可惜,宋守义管的很严,任何人都不许靠近火炮,除非陛下亲自到场,否则就算陛下的诏书都不认。
这是朱由检亲自规定的,就怕有心之人盗走火炮的原理和技术。
王承恩小心翼翼把颜真卿的真迹呈给朱由检。
朱由检不懂什么真迹作品,让王承恩收起来,顺便给骆养性聊了一会儿。
待骆养性离开后,朱由检问道:“那个颜真卿的真迹,你拿到市面上卖掉,换成银两。”
王承恩心想,陛下看来是穷怕了啊,什么贵重东西都想着卖掉。
朱由检看天色不早了,开始思考晚上留宿在哪个妃子的寝宫。
昨天陈蒹葭带给他的感觉很别致,江南水乡的女孩独有的书卷气。
哦,袁贵妃其实也不错,毕竟是习武之人,身体更加矫健,还是去看看袁贵妃吧。
王承恩说道:“陛下,那个红娘子还关在宫里呢。”
朱由检眉头挑起,忘记红娘子了。
要想彻底了解李自成,应该从红娘子这里打开突破口。
呸,这些都是借口罢了,他就是单纯的喜欢别人的媳妇儿,尤其红娘子掉泪的样子。
朱由检当即起身,摆驾前往关押红娘子的住处。
另一边,远在北方的盛京,一骑快马飞快的沿着官道飞奔,马背上的官差穿着大清的服饰。
最后他叩响亲王府大门,有人帮对方脱去身上盔甲,顺便递上一壶热茶。
彼时的多尔衮刚刚躺下,听到外面的动静,立马披上衣服出来。
“战况怎么样?”
“王爷,李自成败了,大明赢了!”
多尔衮愣住了,李自成竟然会败?这不应该啊。
他从骑兵手里接过信件。
上面清楚的描绘着这次京城之战,李自成阵亡六万余人,十八员大将,折损过半,最后退兵!
火器两个字深深的映到多尔衮的眼里。
大明竟有这等火器,简直匪夷所思啊。
他也没有睡觉的心思,立刻让人去召集幕僚,准备商讨清军入关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