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京城边郊的一处府衙里,李自成和剩下的残兵败将悉数聚在这里。
先前负责围堵大明军队的将军里只有袁宗第回来了,刘体纯和田见秀还有红娘子没有回来,甚至连逃兵都没有。
失去理智的李信伸手攥住袁宗第衣领,质问自已的娘子怎么还没回来。
袁宗第也没看到红娘子,他的骑兵队伍都没有跟明军发生正面冲突,按计划,袁宗第准备进攻明军城门,结果明军守将看到他们,直接关上城门,甚至还向他们发射火炮。
到现在都没有回来,包括李自成在内的所有谋士都相信刘体纯和田见秀已经阵亡了。
想想他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杀到京城时的雄心壮志,现在被明军火炮快打出心理阴影。
李自成在短暂悲痛过后,迅速做出调整,任命一批新的副将担任各路军主将。
宋康年统计过大顺军的兵力人数,除骑兵损失惨重,他们部卒建制都还完整,就是缺乏有威信的统领,从副将里面选拔也是没有办法。
李信端起酒壶咕咚咕咚的借酒消愁。
他望向外面如同墨色的夜空,心里惦记红娘子。
夫妻二人恩爱多年,明明前一晚还约定回他们老家,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结果却生死两隔。
李信不敢去想娘子若是落入明军的手里,会遭受怎样的折磨。
甚至他宁可娘子死在战场上,这样也不会用遭罪。
很快,宋康年出来安慰李信几句,表示陛下要他回房间议事。
等李信进来,营帐里站着不少庄严肃穆的将领,大部分是生面孔,因为能征善战的主将多数阵亡在这次的京师战役中。
李自成让主将们拿出一个作战计划,究竟该如何攻下京城。
有人提议围而不攻,靠军力围住整个京城,并且远离他们火炮的攻击范围。
“听说最近京城里面闹瘟疫,十室九空,若他们最后被瘟疫所带走,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京城!”
这个提议很快遭到宋康年的反对,先不说京城瘟疫,就算有瘟疫,明军还有外援啊。
谁能确保勤王的军队不会驰援过来?
桌上地图显示着明军的总兵力,靖南伯黄得功目前在北上驰援,还有明朝三边总督李化熙也有三万兵马围过来。
当然,李自成也有自已的势力,比如他派总兵刘超扎营在保定,目的是为了狙击勤王的各路军队。
就在这时,推演兵盘的宋康年发现还有一枚棋子落在局外。
那就是高杰!
这个高杰原来是李自成起义的合伙人,两人还是老乡,后来李自成常年在外打仗,冷落了原配夫人邢氏,刑氏看高杰长得英俊,两人私通了。
之后就是高杰被朝廷策反,至此高杰跟李自成彻底决裂,倒向明军。
面对大顺军和明军,别人都有得选,但高杰没得选啊,他是唯一一个不希望大顺军坐稳江山的总兵,若是明军败了,高杰也就走投无路了。
宋康年从斥候那里得到消息,高杰部队已经进驻到山西泽州。
如果赶路时间快的话,最多五日就能赶到京城郊区。
北边是大清,还有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根据情报,大清也在整顿兵马,准备蠢蠢欲动。
李自成看着棋盘上面,各方的兵力部署,一时间也头疼,固若金汤的京城拿不下来,这让他进退两难。
李信劝李自成去攻打京城,他想去查查自已娘子的下落。
这个提议被众多谋士反对,明军火器威力那么大,怎么打?去多少人估计都是送死。
有人觉得现在应该撤回大本营,撤回长安。
李自成登基称帝就在长安,他们知道大明现在穷的发不出军饷,何不来个南北朝分而治之呢。
目前摆在李自成面前的好像就剩两个选择。
是战是退!
宋康年倾向于和,双方共同划定疆域,有明朝太子在他们手上,这些都是谈判的筹码。
即便清军入关,首当其冲的也是大明,他们正好可以坐渔翁之利。
李自成听着宋康年分析,最终点头:“明日凌晨,下令撤兵,撤回到长安!”
没办法,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从昨天打到现在,损失超过六万兵力,半数还是骑兵,再打下去,老本都没了。
李信听说李自成要回长安,无奈的长叹一声。
娘子,这一别,下次再见不知是何年了。
......
第二天,外面蒙蒙亮,由于湿度较大,京城破天荒的出现一层薄薄雾气。
三月份的京城,往往气候干燥多风,出现雾气极为罕见。
钦天监官员们翻遍典籍,都没找到三月份有雾的记录,最终在奏折写道:天降大雾,乃不祥之兆,如今民不聊生,诸神动怒!
奏折被官员装好,派人送到内阁。
紫禁城东南角,有一排矮小房子坐落于此,文渊阁里有内阁首辅魏藻德,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邱瑜,以及刑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范景文。
他们三个是崇祯帝末期的内阁成员,最近两天朱由检疏于朝政,很多地方奏折和灾情都是由他们代为批注。
范景文看着奏折上的文字,气的拍桌子,恨不得亲自提着自已的宝剑亲自去杀那帮流寇。
魏藻德问道:“梦章兄因何生气啊?”
范景文:“在五日前就派总兵高杰驰援京师,结果他率兵不前,驻扎泽州,泽州知府写信说高泽烧杀抢掠,简直跟土匪无异!”
魏藻德感叹道:“最近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微臣以为陛下应该再下罪已诏!”
随即他把那封钦天监的奏折递给范景文。
范景文看完人都傻眼了,陛下已经连续下过几次罪已诏了?
该把大明所有的问题都归于陛下吗?
范景文是个有气节的大臣,他觉得陛下已经够勤政爱民了,甚至龙袍破了还在穿,相反那些大臣们家里藏得金银无数,李自成大军都攻到城墙下了,还有人克扣军饷。
暖阁内又是一番激烈的争论。
没有上早朝的困扰,朱由检睡到自然醒。
陈妃本来要早起给皇后和太后去请安,最后被朱由检重新拉回怀里。
连年干旱,好不容易打好一口新井,肯定要多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