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送礼的学问平【上】

建工局的秘书科室里,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金色的光线在木质桌面上跳跃,给这个忙碌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馨。

李项阳拿起一盒鸡心果,轻轻地放在茶几上,微笑着对同事们说:“这是我老家的特产,这次休假特意带回来的,大家尝尝鲜吧。”

同事们纷纷围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好奇和惊喜,一边品尝着甜美的果实,一边打趣道:“李项阳啊,你今天这是开窍了,怎么会想着给大家吃水果?”

李项阳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他端起一盘洗净的鸡心果,径直走向局长办公室。

门虚掩着,李项阳轻轻敲了敲,推开门,局长正坐在办公桌前,手中握着一支钢笔,专注地批阅文件。

“局长,这是我老家的特产鸡心果,这次休假特意带回来的。办公室里的人都吃了一点,这些是特意留给您的,尝尝鲜,您也休息一下。”

李项阳恭敬地说道,将果盘递了过去。

局长抬起头,接过果盘,淡淡地说:“谢谢你的水果,李项阳。你也辛苦了。”

李项阳退了出去,回到自已的座位上,望着电脑屏幕,陷入了沉思。

他回忆起原身的种种过往,那个在办公室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自已,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也没有得到任何提拔。

眼看着比自已年轻一半的同事一个个升职加薪,而自已却始终原地踏步。

他记得,那时的自已总是坚信“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认为只要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会被领导发现。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直到退休后,他才明白职场升职规则。

领导提拔下属,不是看办事能力。而是看重,提拔者能否完全执行自已的意志,以及能否给自已带来情绪价值。

那些年,他无数次在夜晚独自叹息,心中的苦涩难以言表。

原身的心愿是当官。

这几天趁着休假期间,他开始用心观察领导的喜好,发现局长喜欢打乒乓球和掼蛋。

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偷偷苦练。

终于,他在单位的健身室内得到了与局长切磋的机会。

那天,局长和副局长正在打乒乓球,突然,副局长接到了岳母住院的电话,匆匆离开了。

局长有些不尽兴,环顾四周,问道:“谁会玩乒乓球?”

李项阳立刻站了出来,语气中带着自信:“我会,大学时还拿过全市业余冠军呢。”

局长点了点头,示意他上场。

李项阳故意放慢节奏,让局长的业余水平得以充分发挥。

三局两胜后,局长擦了擦汗,满意地笑道:“小李,你球打得不错啊。”

李项阳谦虚地回答:“嘿嘿,大学时经常玩,不过跟局长比还差一点,我还要学习。”

其他秘书们看得心里发酸,但李项阳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他暗自决定,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进一步巩固与局长的关系。

一个星期后的一个下午,局长和三位副局长在酒店,开饭前玩掼蛋。

李项阳正好在订制饭菜品种,突然听到局长对面的副局长说:“局长,对不起,我家里有点急事,先告退了。”

局长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哎,那怎么办,少一个人玩不成了。”

李项阳见状,鼓起勇气说道:“局长,我会玩掼蛋,要不我来凑个数?”

局长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好啊,那你来试试。”

李项阳坐到副局长的位置上,局长对他点了点头,示意开始。

李项阳凭借从网络学来的记牌技巧,与局长默契配合,连连升级。

没想到平常在单位一脸严肃的局长,竟然像孩子一样高兴地大呼小叫。

李项阳心道,这是为领导提供情绪价值了!

他暗自得意,觉得自已的努力已经开始见到成效。

在领导的心目中,他已经具备了别人不具备的价值。

科员工人好找,但能让领导真心高兴的人可真不好找!

李项阳心想,还得进步。

人与人之间最铁的关系是什么?

是一起扛过枪的,一起犯过罪的。

这都是生死的关系。

现在,或者以后,他与领导也不具备这种铁铁的关系。

但可以向下一点,有过钱财礼物往来的。

这不是行贿,也用不到行贿,一点点小礼物的往来,是巩固关系的纽带。

如果你不跟人家来往,时间久了,再好的亲属关系也淡然了。

人家还以为你高攀了,或者从心眼里看不清自已了呢?

他暗自决定,要在适当的时候,送上一份心意。

这礼物选得有学问,千万不能像在办公室送什么家乡特产、茶叶、书画这类,这都是网络上、书本上糊弄人的。

这些东西不能让人一眼看到价值,也不好变现。

李项阳在名酒和名烟中选择了名烟,这东西不怕领导自已不抽,他可以拿到烟酒店,轻松八折九折变现。

中秋节前夕,李项阳精心挑选了两条名烟,趁机送给了局长。

“局长,我朋友送我两条好烟,可我不会抽,这不今天是中秋,我就想着您会抽烟,就给带过来了,这烟放我手里也是浪费,今天我也没带别的礼物,您别见怪。”

局长笑着接过香烟:“小李,客气啥,你常来家里坐坐,我心里就高兴。”

局长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李项阳心里明白,局长能说出让他常来家里,就证明这关系巩固了。

他暗自松了一口气,自已的努力没有白费。

不久后,秘书科科长因为重病住院,预计一个月后病退。

消息传开,科室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秘书科五名科员:一是自已,40岁;二是老刘,64岁,即将退休;三是冯秘书,女,35岁,漂亮;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关系户;五是老蒋,42岁,老油条。

每个人都在暗自盘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终于,科长的饯行宴会如期举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局长突然开口:“今天,我们在这里为老科长饯行,希望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对企业的看法。如果由你来担任秘书科长,你会怎么做?”

老刘同志摆了摆手:“我快要退休了,就不说了。”

大学生慷慨激昂地谈起了反腐的重要性,赢得了一些掌声。

女同事强调了继承老科长作风,稳定和敬业。

而“老油条”则详细列举了从提高工人待遇到整理领导演讲稿的多项改进措施,赢得了局长和四位副局长的频频点头。

轮到李项阳时,他心道,“来了,重要的事情来了,胜败在此取决定因素。”

他微微一笑,缓缓开口:“我这人啊,只听局长的,局长让俺干啥俺就干啥,坚决执行领导的指示,把领导的指示贯彻到底。”

局长默然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几天后,在全局职工代表大会,局长公布新的秘书科长,李项阳。

其他十几个科室科长纷纷来祝贺,秘书科的科员们也祝贺,李项阳微笑着接受了大家的祝福,心中却异常平静。

老刘走过来拍了拍李项阳的肩膀,笑着说道:“小李,恭喜你啊,终于熬出头了。”

冯秘书也走了过来,脸上挂着职业的微笑,轻声说:“李项阳,你真是太厉害了,祝你在新岗位上一切顺利。”

刚毕业的大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但还是挤出笑容说:“李项阳哥,你真是我们的榜样,希望你以后能多多关照我们。”

老蒋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但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李项阳微笑着接受了大家的祝福,心中却异常平静。

回想起这一路上的艰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