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江湖座主【上】

下岗青年邹明的愿望是:赚好多钱,让女儿幸福。

……

“南来的、北往的,火车道上压过腿的。

上班的、下岗的,大街上亲过嘴的。

生产队当过队长的,骑摩托挂不上档的。

都往这看一看啦啊……

全国人民都往这儿看一看啦!”

阳光正好,微风拂面。

三和县铁道口大集喧闹声一片。

熙熙攘攘的人群,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吃的香味和商贩们的吆喝声。

人们挤挤挨挨,有的手里提着刚买的蔬菜,有的肩上扛着沉甸甸的编织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男子格外显眼。

邹明扯开嗓子吆喝两声,铺开摊布,摆好胶水瓶。

他三十来岁,顶着短发,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双眼睛明亮而机灵。

又从背包里掏出几个粘好的麻将、砖头、瓷碗、铁盆,以及几双破鞋,一一扔到塑料布上。

再拿出一块木牌立在杂物当中,木牌上粉笔字写着“超级强力胶”。

一切妥当,他这才又吆喝起来。

“来来来,看一看。

往前走,往前站。

站的远了看不见。

我的摊前没有原子弹!

今天不为来赚钱,来为产品做宣传。”

他拿起一瓶胶水向走近的人们展示。

“这边看、这边瞧,

我的胶水粘的牢。

粘纱窗、粘鱼缸,粘了瓶子粘茶缸,

粘墙纸、粘地板,能粘盘子能粘碗。

粘金属、粘塑料,粘住火车不掉道。”

眼见人们靠拢过来,他立即停止顺口溜,哈腰拿起一双解放鞋,一把壁纸刀。

唰的一下一刀把鞋底横着割开。

向围观的人群展示了鞋底和鞋面完全分离的状态。

“各位乡亲,你们瞅瞅这双鞋,坏了没法穿,可是只要一点点‘超级胶’,立马变新鞋。”

一位中年男子好奇地问道:“小伙子,你这胶水真这么神?”

邹明笑了笑,回答说:“这位大哥,您要是不信,我就现场给您粘一个看看!”

他一边继续念叨:“陶瓷木料地板砖,开口的皮鞋马上粘,真金不怕火炼,好货不怕现场验!”

一边打开一瓶胶水。

小心翼翼地沿着鞋底割裂处薄薄的涂抹了一圈,接着迅速将鞋底和鞋面对齐,用手指按压几下,确保胶水均匀分布。

每一个动作都显得熟练而自信。

“这位大哥,您看好了,我这就把它粘上,等会儿您亲自试试。”

邹明说完,就扯开嗓子继续吆喝顺口溜,眼神扫过每一位路人的脸庞,捕捉着他们的反应,似乎在评估自已的话术是否有效。

他声音洪亮而富有节奏:

“拿到鞋店去修补,起码要你两块多。

裂口有泥还有沙,不用擦也不用刷。

只要涂上超级胶,压紧压实不要动,等几秒就管用。”

“一二三、三二一,四五六、七八九、现在穿上就能走!”

他边说边做手势,显得十分自信。

话音刚落,邹明立刻用脚踩住鞋帮,双手用力去拉鞋底,试图展示胶水的强大粘合力。

他又穿上鞋子,跳了两跳,证明鞋子坚若磐石。

然后脱掉鞋子,把鞋底展示给观众看。

“您瞧瞧,这鞋底现在和新的似的,一点缝都没有了吧?”

中年男子走上前来,用手试着拽了拽鞋底,点点头说:“嗯,还真是挺牢固的。”

“那是当然,我们这是高科技产品,质量保证!”

见状,观众们纷纷点头称赞,好奇心被彻底激发。

许多人开始上前询问胶水价格和使用方法。

邹明趁机介绍价格,并且耐心地解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老不欺、少不骗,全国都是一个价!

一瓶两块不算贵,两瓶还能得优惠。

两元一瓶,三元一对。

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多赚人民币。

求老王求老李,求谁不如求自已。”

在这个消息闭塞的年代,邹明的吆喝就是最早的广告,既又好笑。

人们开始两三块地买他的胶水。

看到外围还有人犹犹豫豫的,他赶紧甩出几句劝口:

“两块钱不敢花,啥时能当企业家。

两块钱不算贵,全国都不算高消费。

这不是买香烟买啤酒,用完之后两手空。

胶水买回家用的上,不吃亏不上当。

闲来买时忙时用,忙时想用碰不上。”

众人一寻思,觉得他说的也对,于是犹豫之人也开始掏腰包了。

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奶奶,手里紧紧攥着一双孩子的凉鞋,步履蹒跚地走向摊位。

她的脸上带着几分犹豫,但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小伙子,这个胶水真的能粘牢靠吗?”老奶奶问道。

邹明接过鞋子,微笑着回答,“您放心,这胶水比领导的承诺还可靠!”

老奶奶听了邹明的话,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像是突然年轻了几岁。

补好了,老奶奶走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出现,邹明的摊位前聚集了更多的人。

此时,他的表演不仅吸引了更多的顾客,也让周围的小贩投来羡慕的目光。

他不断重复着演示流程,同时不忘念叨着顺口溜,让整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每完成一次表演,他都会环视四周,寻找下一个潜在的顾客,确保自已的吆喝声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

这年代,人们的快乐很简单,人们的娱乐方式还没有到刷手机玩电脑的地步,也许只是一场街头的小表演,就能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随着太阳渐渐西斜,邹明带来的胶水几乎销售一空。

他心满意足地收拾好摊位,踏上了回家的路。

路途中机械佛开始检索原身邹明的记忆:

这个小世界的文明程度相当地球1992年。

原身是三和县塑料制片厂的销售职工,离婚,有一个可爱的6岁女儿。

工厂效益不佳,管理层便决定裁掉像邹明这样的工人,似乎只有牺牲这些勤劳的人,企业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原身失业了。

下岗后他去南方打螺丝,女儿由此也就没有了好的学习环境,初中毕业后什么也没考上,最后跟他一样在南方鞋厂打工。

再后来,女儿跟鞋厂一名黄毛小子匆匆结婚,生活并不幸福。

每当夜深人静,邹明总会想起女儿那双曾经纯真的大眼睛,心中满是愧疚。

他知道,只有赚更多的钱,才能给她一个好的未来。

穿越一次,打工是决不能打工的,毕竟你越努力,老板赚的越多。

于是机械根据原身的条件,再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储备,最终选择了跑江湖卖货。

今天是穿越来的第一天,也是他实验撂地的首次实验。

早晨一起来,就把跑江湖卖货技能加了1点。

看来加点过后的撂地还真不错,赚了500多块钱。

这是非常好的开始。

胶水没有本钱,都是赚的。

这些胶水是厂里拖欠的半年工资,用来抵工资的。

回家的路上。

路过一家水果摊时,他停下脚步,给女儿买了些新鲜的水果。

此外,他还特意在家门口的小饭馆停了下来,买了一大盘刚出锅的热乎乎的水饺,准备回家让女儿趁热吃。

邹明提起满满当当的水果袋和一盘热气腾腾的水饺,脚步轻快起来。

推开家门时,门发出轻微的吱嘎声,熟悉的气味迎面而来,屋内光线有些昏暗,但足以让他看清屋内的陈设。

女儿小丽正坐在小桌旁,低头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一本画册,偶尔抬头望向门口,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爸爸,你回来了!”小丽看见邹明,眼睛一亮,丢下手中的画册,小跑着扑进邹明怀里,紧紧抱住他的大腿。

邹明蹲下,张开双臂,像捧着珍宝般将女儿拥入怀中。

轻轻拍打着她的背,“嗯,爸爸回来了,今天生意还不错呢。”

“爸爸,你今天卖了很多胶水吗?”小丽抬起头,一双清澈的大眼睛望着父亲。

“是啊,闺女,今天生意不错,爸赚了不少钱呢!爸给你带了好东西哦。”

邹明手中的水果袋仿佛承载着整个小世界的重量,但看到女儿的笑脸,一切都变得轻盈起来。

邹明放下手中的袋子,打开来给小丽看。

里面装满了新鲜的水果:几个金黄的香蕉、一串葡萄,还有一些鲜红的苹果。

小丽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她高兴地跳起来,双手合十,喊道,“哇,爸爸,这些都是给我吃的吗?”

“对啊,都是给你的。”邹明笑着点点头,然后从袋子里拿出一盘热腾腾的水饺,“而且,爸爸还给你买了你最爱吃的水饺,趁热吃吧。”

小丽的眼睛更亮了,她兴奋地拍着手,“太好了,我要吃水饺!”

邹明将水饺端到桌子上,小丽迫不及待地坐下,准备享用。

邹明在一旁叮嘱:“小心烫哦,先吹吹再吃。”

小丽小心翼翼地吹了吹,然后夹起一个水饺放进嘴里,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真好吃!”她说着,又夹了一个。

邹明看着女儿幸福的模样,心里也感到无比温暖。

吃完水饺,他走到卧室的一角,那里堆放着成箱的盘发器和牛筋梳,这些都是厂里用来抵工资的商品。

他蹲下身,打开一个箱子,从中取出一只精致的盘发器,在手中旋转了一下。

“小丽,你看这些漂亮的盘发器,还有牛筋梳,”邹明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些都是好东西,爸爸明天继续去市场上卖,咱们家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到时候,爸爸给你买新衣服,买好多好吃的。”

小丽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她兴奋地点头,“真的吗?爸爸,我也能帮你一起卖吗?”

邹明笑着点头,然后用手指轻轻刮了一下小丽的鼻子,“可以啊,不过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好好在幼儿园学习,等你长大了,就能帮爸爸做更多的事情了。”

小丽用力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吃饱喝足后,邹明兴致勃勃地开始讲述今天的集市趣事。

他模仿着当时吆喝的样子,逗得小丽咯咯直笑。

夜幕降临,屋内灯光柔和,窗外月光如洗,照亮了小丽熟睡的脸庞。

邹明静静地坐在床边,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刻。

突然,小丽翻了个身,紧紧抱住了父亲的手。

这一刻,邹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那是为人父的责任,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

生活中,我们总是在寻找粘合剂——不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而真正的粘合剂往往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