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90 章:村里变化---

家庭聚会过后,林晓站在自家院子里,望着整个村子,心中满是感慨。这些年,村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那坑洼不平的土路,如今已变成了平坦宽阔的石子路,是村里的青壮年们一担一担挑来石子铺就的。村里的老会计王伯,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算盘,站在路边,看着新修的路,对路过的林晓说:“林晓啊,这路修好了,咱村里人的脚底板可享福喽,以前下雨天,到处都是泥坑,出门都费劲。现在好了,不管啥时候,都能干干净净地走路。这都多亏了你牵头啊。”

林晓笑着回应:“王伯,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成果,我一个人可做不来。”

村子中心的那口老井,也重新修缮了一番。井沿被打磨得光滑平整,还在旁边砌了一个小水槽,方便大家洗菜洗衣。村里的刘婶正带着几个小媳妇在井边打水,一边打一边说:“这井修得真好,以前打水总是提心吊胆的,怕不小心掉下去。现在可安全多了,水也好像更清甜了呢。”

林晓走过去,说道:“刘婶,这井关乎大家的生活,肯定得好好修。”

村里的学校也焕然一新。原本破旧的教室被推倒重建,崭新的教室宽敞明亮。教室里换上了新的桌椅板凳,黑板也擦得锃亮。学校的张老师站在教室门口,脸上洋溢着笑容:“林晓,你看这学校,现在孩子们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读书学习,可都是你的功劳啊。”

林晓摇摇头:“张老师,这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应该做的。教育好了,咱们村子才有更大的希望。”

在村子的东边,新建了一个小型的加工厂,这是林晓和赵刚合作的竹制品加工厂。厂房里,村民们忙碌地进行着竹制品的加工制作。年轻的小伙子阿强,正熟练地编织着竹篮,他对旁边的新学徒说:“好好学,这竹编手艺可不能丢,现在咱们的竹制品都卖到县城甚至更远的地方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新学徒有些紧张地说:“强哥,我怕我学不好。”

阿强鼓励他:“别怕,有我教你呢。咱们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只要用心,肯定能行。”

村子的西边,是一片新开辟的农田。林晓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还教村民们科学的种植方法。村里的老庄稼把式李大爷,在田地里看着茁壮成长的庄稼,对林晓说:“林晓啊,你这新法子还真行。这庄稼长得比以前好多了,产量肯定能提高不少。”

林晓虚心地说:“李大爷,这都是我从一些农业书籍上学来的,还得靠您老多指点,有啥不对的地方,您可得及时告诉我。”

村里还成立了一个互助小组,哪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有一次,村里的赵奶奶生病卧床,互助小组的成员们轮流去照顾她,给她做饭、洗衣、请医生。赵奶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村子啊,真是变了。以前大家都各顾各的,现在就像一家人一样。”

林晓的妻子周梅也积极参与到村子的变化中来。她组织村里的妇女们成立了一个刺绣小组,把刺绣和竹制品结合起来,让竹制品更具特色。周梅对妇女们说:“姐妹们,咱们的手艺可不能藏着掖着,要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既能增加家里的收入,也能把咱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一位妇女有些担忧地说:“周梅姐,我们这刺绣能有人喜欢吗?”

周梅自信地说:“肯定会有人喜欢的。咱们的刺绣精美独特,和竹制品搭配起来,那就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随着村子的发展,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大家都住上了更好的房子,穿上了新衣服,餐桌上的食物也更加丰富多样。

林晓看着这一切,对周梅说:“周梅,看到村子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周梅微笑着说:“是啊,林晓。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加油,让村子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