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声音。
场面为之一静。
众人的目光纷纷朝着那丢钱之人看去。
只见一个身穿粉蓝长裙的妙龄少女,飘逸的裙衫,乌黑秀丽的盘发,红唇如樱,在那人群之后。
意识到了众人的目光。
少女更是高傲的仰起自已那雪白的香颈。
骄傲的就像一只粉色的天鹅。
在她的身边有三个人。
两个男子,一个飞扬的浓眉,带着一双深邃的桃花眼,睫毛很长,轮廓立体分明。
另一个年轻略带几分青涩,却自有意气之风发的气度,一袭素衣青衫,干净利落。
至于最后一名女子。
一头紫发,三只银簪挽发,紫色的瞳眸,身穿紫色鱼尾长裙,亭亭玉立,气质如兰,更有几分千娇百媚的美艳,只是她的目光却是在直直的盯着惊鲵的方向。
沙沙沙。
桂花树被风轻轻的吹。
花香清晰可闻。
数十只眼睛盯着,实在是瘆人的很。
桃花眼的男子尴尬的一笑,连连上前,一个平揖:“这位先生莫怪,家妹并无冒犯之意,只是着实是被先生的故事所打动,情绪所至,这才失礼了……诸位乡邻莫怪,莫怪。”
“先生还请继续!继续!”
嬴治却是拱了拱手,说道:“无妨,令妹性格率直天真,亦能理解。只是这赏钱,还请拿回去吧,在下不过与乡邻闲余之时,说个嘴子解解乏,并无赚取金钱之意。”
“讲的不好,让几位见笑了。”
“先生哪里话,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
“先生这婴宁,道世间百态,我等受益匪浅。”
嬴治微微一笑,看向众人道:“好了,今天就到这了,婆婆还在家等我吃饭,大家明天再继续哈。”
说着,拿着自已的书袋便准备回家。
“唉,等一下。”粉蓝裙的女子见状,急声喊道。
“姑娘可还有事?”嬴治好奇的看向她。
“你怎么就这样走了呢,你的故事讲的比百戏楼有意思多了,你再讲一段如何?我愿意给你十金……”粉蓝裙女子说道。
却是没说完,被桃花眼的男子低喝了一声:
“红莲。”
一手将粉蓝裙的女子往后拉了拉。
再次向嬴治作揖赔礼。
嬴治只是淡淡的点头,随后离去。
“先生!”琢玉急跟上,笑嘻嘻的上前给了一个鸡蛋。
“谢谢琢玉。”嬴治笑着摸了摸琢玉的小脑袋。
————
————
“哼,神气什么嘛。不就是会讲故事嘛。”身穿粉蓝裙的红莲冷哼。
“ε=(′ο`*)))唉……”桃花眼的男子叹息一声,无奈的看向身边的两人。
“姑娘,你们是新郑来的吧。”
“没错。”
“呵呵,去病的故事的确讲的很好,姑娘若是真有意,等明天再来吧。去病每天在学堂上完课,都会在此讲上一段,姑娘且信我,绝对值得来去一趟。至于那钱,还是拿回去吧。”老者没有年轻人那么多不忿,而是笑脸呵呵说道。
他虽然六十多岁了。
眼神还算明慧。
一眼就看出这四人非富即贵,不是一般人。
这种人,是他们这种升斗小民得罪不起的。
红莲傲然的挺了挺自已还在成长的胸脯,道:“本公……本姑娘给出的钱,从来就没有收回的道理,既然他不要,那就当打赏给你们分了吧。”
老者讪讪而笑,没有搭话。
当然,也不敢真的去分钱,其他的人更没有去动。
“先生说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琢玉清灵悦耳的声音说道。
然后小小只的跑到桌前,将钱袋子拿起来。
然后走到红莲的面前,递给她:“姐姐,先生说书从来不收钱的。”
红莲顿感被一个小女孩给说教了一番。
脸上挂不住的哼了一声。
还是边上的桃花眼男子接过了钱袋,笑着看着琢玉:“小姑娘,你也跟着这位先生在读书么?”
琢玉小脑袋疯狂的点头。
“先生教的可好了。”
桃花眼男子随后又看了看其他的小孩,问道:“你们都是在跟着这位先生在读书么?”
众多小孩纷纷点头。
甚至还有小孩背起增广贤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大人们也是笑呵呵的说着:“去病兄弟说有教无类,每家束脩可以根据自家情况看着给点就行,实在困难的,不给也能跟着一起识字。识字总是好的。”
在这十香里,嬴治的口碑,那叫做有口皆碑。
整个十香里,那就没有人不夸的。
桃花眼男子看了看边上的男子,说道:“好一个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张兄,实在是没想到,在这小地方,还能遇到这般有意思之人,着实是大开眼界。”
“君子有才而不爱财,取之有道,当为一大白啊。”
“喂,你们两个!”红莲嘟着嘴,一脸不满的叉腰瞪着他俩。
“好了好了,你们啊……”紫色裙子的女子妖娆上前说道:“莫要忘了咱们的正事。”
桃花眼男子八字摸了摸下巴,点头认可道:“紫女姑娘说的对。”
随后,走到琢玉等小孩的面前。
“小姑娘,你们谁能将先生教你们的课文都背一遍么,哥哥可以奖励他一枚布币,如何?”
“……”
张良亦是上前,也是伸出一根手指。
“我,也加一枚。”
紫女见状,一脸的无奈摇头。
这俩读书人,老毛病又犯了。
“啊……气死我了,哥哥,小良子!”红莲气呼呼的喊道。
但她的声音直接就被小孩整齐的朗诵声给淹没。
看着韩非和张良两人那一脸闭目享受的听着小孩的诵文。
更是让她气狠狠的跺脚。
气死我了。
“叛徒,叛徒,你们两个叛徒!”红莲指着两人说道。
随后目光又朝着嬴治离去的方向看了一眼。
明天还会讲是吧。
那本公主就明天还来。
我就不信了,本红莲公主的东西还能有送不出去的。
十香里的乡民乐呵呵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颇有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
心中颇为的得意。
看看。
看看咱这去病先生的学问。
这新郑来的读书人听完,都忍不住的夸赞,愿意出钱听诵,还听的摇头晃脑的。
看来啊,这读书识字,还真的就是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