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三年(399年),五斗米道道士孙恩在会稽起兵反晋,刘裕投靠了刘牢之旗下,担任参军。”何勇继续讲述。“有一次,刘牢之派他执行任务,当时遇到孙恩军队,随从大半战死;他一个人毫不畏惧挥舞着大刀冲向数千名敌军,上演了真实版的一千当骑!”
“没想到刘裕此人竟然如此生猛啊!”木户加奈面露震惊表情。
“没错!”何勇点了点头。“刘裕在讨伐孙恩的战况中崭露头角,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由于在跟孙恩的战争中,东晋军队损失惨重,堪称两败俱伤,给了当时的荆州都督恒玄可趋之机。”
“恒玄看来野心不小啊!”木户加奈感慨。
“没错!恒玄出身名门,一直有改朝换代的愿望。”何勇点了点头。“不久,恒玄领兵攻打建康,东晋朝庭派刘牢之抵抗恒玄!”
“此战结果如何呢?”
“当时,刘牢之与朝中重臣司马元显矛盾重重。”何勇回应。“刘牢之忧虑司马元显会趋机除掉自己,竟不顾刘裕劝说,向恒玄投降,恒玄不会放过他,后来刘牢之又被逼自杀!”
“刘牢之打仗是把好手,但宫斗方面就显得很幼稚啊!”
“不错!”何勇回应。“他本来是刘裕的上级,如果能信任刘裕,就不会身败名裂!”
“恒玄后来怎么样了?”木户加奈询问。
“他铲徐了司马元显等权贵之后,在朝中己经是大权在握!”何勇继续讲述。“大亨元年(403年),恒玄逼晋安帝禅让于他,建立大楚政权!”
“我都没有听过大楚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长久吧!”木户加奈询问。
“没错,恒玄执政之后倒行逆施,民不聊生!”何勇点了点头。“不久,刘裕就起兵反击恒楚政权!”
“恒玄如何反应呢?“
“恒玄听说刘裕起兵之事,常吁短叹,忧心忡忡!”何勇回应。“谋臣安慰他,刘裕兵寡将微,镇压刘裕易如反掌,为什么如此难过?恒玄回应刘裕气度不凡,是人中龙凤,又有刘毅、何无忌这样的英雄豪杰相助,我怎么能不担心呢?”
“恒玄对刘裕认识还挺深刻,可惜现在后悔也晚了!”木户加奈感慨。
“没错,刘裕先后杀死恒玄手下的猛将吴甫之、皇甫敷,又招降了原本北府兵的旧部,打败了恒玄!”何勇回应。“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进驻建康,因他对东晋朝庭有再造功德,被封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
“潜龙终于开始腾飞了吗?”
“没错,从此刘裕开始了开挂般的人生!义熙元年(405年),晋安帝为报答刘裕迎回他的功绩,擢升他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徐青二州刺史如故。”
“那么刘裕接受了么?”
“没有!”何勇摇了摇头。“有一类人往往看不清自己,但刘裕不是这种人!他多次力辞所授官衔,晋安帝不得已,只能加授刘裕都督荆、司、梁、益、宁、雍、凉七州军事,与此前九州叠加,共都督十六州诸军事!”
“刘裕如此谦逊,跟恒玄形成了鲜明对比!”
“后来,刘裕先后平定卢循、徐道覆、刘毅等人的作犯,消除了东晋内部的祸患!”何勇继续讲述。“刘裕很快把目光转向了巴蜀,义熙九年(413年),晋军攻灭谯蜀,将巴蜀并入疆域。”
“刘裕看来并不满足于取得成就!”
“没错!”何勇点了点头。“刘裕从小听说过祖逖、恒温等人北伐的事迹,心中早有收复中原,恢复汉家江山志向;在灭蜀之前,他己灭亡南燕,在北方打了个钉子,以待时变;如今条件己经成熟,他准备要北伐中原了。”
“刘裕真的很厉害,他这是要完成前人未尽的事业啊!”
“当年灭亡南燕之时,南燕君主慕容超向姚兴求救,姚兴顾虑到唇亡齿寒,遂派遣十万大军进驻洛阳,威胁晋军侧翼。”何勇越说越来劲。“当时有人主张先撤军,避其锋芒!刘裕力排众议,认为姚兴正与赫连勃勃交锋,自顾不暇,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刘裕的分析很有有道理啊!”木户加奈感慨。
“确如刘裕所预测的那样,赫连勃勃这头草原狼不停的撕咬姚兴,姚兴很快就把大军调走了!”何勇继续讲述。“南燕没有姚兴的支援,根本就抵挡不住晋军的攻势,很快就灭亡了!”
“慕容超这个名字很熟悉啊!”木户加奈顿了片刻后询问。“《天龙八部》中慕容博、慕容复等人一心要想恢复的大燕国是否就是南燕国?”
“没错,慕容复要复的是就是慕容鲜卑!”何勇回应。“只不过所处的年代,己经是宋朝了,距离南北朝己过去了近千年时光!老百姓早就忘了还有个大燕国,试问谁会好好的日子不过,跟他造反?!”
“你继续讲刘裕北伐之事给我听啊!”
“义熙十二年(416年)正月,后秦皇帝姚兴己死,其子姚泓继位;他没有冶理国家才能,又因为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内部叛乱迭起,帝位不稳!”
何勇继续讲述。“刘裕审时度势之后,认为北伐时机已经成熟,任命心腹刘穆之留镇建康,亲征北伐中原;晋军分为四路,主力分别由刘裕、王镇恶、檀道济等人率领,如秋风卷树叶一般席卷后秦大地;刘裕在光复洛阳后,下令修复西晋皇帝陵墓。”
“长安、洛阳都是千年古都!”木户加奈感慨。“如今刘裕已复洛阳,下一步应该就是长安了吧!”
“话虽如此,人死之前还要亡命蹬一蹬腿!”何勇点了点头。“后秦毕竟也是庞然大物,王镇恶抵达潼关后,后秦主力据险死守!姚泓又遣使向北魏求助,北魏顾忌到唇亡齿寒,派骑兵袭击檀道济粮道。”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木户加奈插话。“没有粮草,这场仗该怎么打?”
“檀道济不但缺粮,还被投降北魏的士兵出卖;北魏骑兵得知实情后呼啸而来,准备一举歼灭晋军!”何勇越说越来劲。“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在绝境之下,玩起了一出唱筹量沙的好戏!”
“你又卖关子了,赶紧说吧!”
“原来檀道济当天晚上亲自带人去营里盘点粮食,他故意让魏军探子混迹其中,探子看到的是一片繁忙景象!”何勇回应。“有人手拿算筹计数,另外有些人拿着尺子在计量,他看到米袋上面都是一层层的白米;探子回营禀报,魏军将领认为投降过来的晋兵在撒谎,将他杀了之后撒兵!檀道济见魏军中计,连夜就撒走了!”
“你不是说他已经断粮了么?”木户加奈面露好奇表情。“为什么他看起来还有这么多粮食?”
“他确实没有粮了,把仅有的一点粮食撒在表面上,其实下面装的都是泥土!”何勇回应。“檀道济唱筹量沙,玩了一出南北朝的空城计,显示出过人的胆量和计谋;可惜他后来被刘义康杀害;消息传到北魏后,众人互相庆祝,檀道济一死,就再没有值得忧虑的人了!”
“檀道济虽然成功撤退,但晋军仍然面对魏军,一日不解除魏军的威胁,就不可能去支援潼关城下的晋军!”木户加奈询问。“刘裕身经百战,面临危局该如何应对呢?”
“他决定与北魏铁骑进行一次正面交量,此役堪称战争史上一次以步胜强的典型战役!”
何勇越说越来劲。“他派出兵车100辆,每辆车载勇士8人,共800人登上北岸;以河岸为依托,摆出了一个半圆形的阵势,两翼紧紧靠着河岸,由战船保护侧翼,中间鼓出就如新月一般!”
“刘裕摆出的这是新月阵啊!”
“没错!”何勇点了点头。“魏军将领不知道晋军摆出此阵是何用意,举棋不定,准备继续观察;刘裕抓住战机,又从战船上派遣二千名勇士携带弓弩入阵;此外,他们还在战车上安装木板,可以防御弓箭,如此一来新月阵的实力又得到了加强!”
“魏军将领又不傻,会让晋军一次次加强么?”
“肯定不会啊!””何勇摇了摇头。“为了防止他们继续加强新月阵,魏军将领决定派出三万骑攻击却月阵;以他看来,晋军主力全在船上,对付这么点人,三万人足够了!”
“他的想法不错,三万对三千,又是在河岸上,魏军赢面很大啊!”
“魏军铁骑从四面八方向却月阵发动猛攻,却月阵上万箭齐发,将魏兵射成刺猬!”何勇越说越来劲。“魏将亲自督促继续冲锋,想以数量优势碾压晋军;晋将朱超石命士兵们拿出长矛,用大锤锤出,长矛去势凶猛,往往洞穿数人后才停止下来!魏军人虽多,却也经不起如此消耗,于是仓皇逃窜!晋军展开车阵继续追击,杀伤魏军!此战晋军以微弱代价,杀伤魏军近万人!魏军经此一役,不敢再纠缠晋军!”
“我有一个问题?”
“有话就说!”何勇回应。
“却月阵威力如此巨大,后来兵家为何不再使用?”
“没错!”何勇点了点头。“岳飞深懂兵书,可是对阵金人之时,也是用刀斧手砍马腿!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又在卖关子了?!”
“却月阵的成功需要一系列条件,而这些条件却很难得,不可复制!”
“哦,需要那些条件呢?”
“却月阵只能用于防守,而且必须有军队保护后方及侧翼的安全!”何勇作了个手势。“其次,需要将战船、战车、盾牌、杖、弩、锤、槊等兵器,一应俱全!最后除战阵指挥者外,还要有刘裕这样的不世出将领指挥战船接应!”
“如此苛刻的条件确实难以凑齐!”木户加奈感慨。“北魏军队被刘裕击败,长安恐怕指日可下了吧?”
“没错!”何勇点了点头。“义熙十三年(417年)冬,刘裕率军抵达长安,至此他完成了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的伟业;他将姚泓押解至建康,前往拜谒汉高祖、汉武帝等历代皇帝陵墓;随后又在未央宫大会文武群臣,鼓励大家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收复河山!”
“刘裕确实有实力做到这一切!”
“只可惜就在这关键时刻,从建康传来噩耗,留守的刘穆之病逝!”何勇继续讲述。“刘裕知道朝中不可无人,于是统军南归建康,留下刘义真、王镇恶等人镇守长安;刘裕撒军给了一直窥视长安的赫连勃勃机会,他召来谋臣王买德商议进军方略,王买德建议他南断青泥,东扼潼关,掐断刘义真归路;赫边勃勃听从他的计策,亲率大军进攻长安!”
“刘义真面对的形势恐怕比檀道济更加恶劣!”木户加奈感慨。
“没错,更糟糕的是刘裕不在,晋军群龙无首,爆发了内乱!”何勇点了点头。“王镇恶、沈田子、王修等人先后被杀;刘裕命朱超石代刘义真为首,朱超石等人阵亡,刘义真仅以身免!”
“真是可惜啊!”木户加奈询问。“刘裕后来又北伐了么?”
“没有!”何勇摇了摇头。“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后人为了把他建立的宋朝与赵宋区分,便称为刘宋!永初三年(422年),刘裕崩逝;后来南宋诗人辛弃疾写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赞扬刘裕的功业。”
在何勇看来,刘裕虽是汉朝的宗亲,到了父辈却已经没落成一介平民;他白手起身创建刘宋,确实当得上气吞万里如虎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晋朝因五胡之乱南迁以来,虽然曾经有祖逖、桓温等人相继北伐,但每次都是虎头蛇尾,没有一次能象刘裕这样洗雪汉家耻辱!
可惜的是,刘裕毕竟起点太低,等到他想要建立前所未有的功业之时,已经是天不假年了!然而,刘裕历经百战,方建刘宋,得国之正,并不输于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