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爪哇之乱

第六百四十五章 爪哇之乱

李自成转头看向外面的戏班,语气虽然淡淡,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这些日子跟着朝廷大军在滇贵,耳濡目战之下,不知不觉也有了一股威势。

这威势不同于往日为闯将时,也不同于张献忠的痞劲,更多了几分丘壑。

“皇帝以为,将本王的人马打散,本王就没办法了吗?你们自听令,不管去辽东戍边,还是在京中,或者去其他地方,去了之后老实些,不要让人捏了把柄,只要等到合适机会,本王定会再反了他!”李自成道。

“什么是合适机会?”李来亨疑惑道:“况且,我们都不在一处,又如何得知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机会?届时要是错过了,又该怎么办?”

“到时候,你们一定能知道!”

李来亨还待再问,李过却是将他拦了下来,刘宗敏若有所思,遂即道:“打散了,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我们可接触更多的人,我就不信如今的朝廷当真都是一心为民,但凡有受到不公的,我们便可将其拉拢。”

“不错,皇帝想拔了本王的牙齿,可他却小瞧了我们!”李自成冷哼一声,又转头看向三人,“今日之后,本王不会主动联系你们,你们心中要有成算,行事不可冲动妄为,知道吗?”

三人闻言一凛,拱手应是。

“还有一事,刘宗敏,你替本王去办...”

......

李自成做了这闯王,却没有给封地,留在京中便是要每日上朝,上朝他也不说话,每日听着那些个大臣闲扯,只觉得无趣至极。

回府之后便是吃喝玩乐,反正皇帝赏赐了金银,每月还有额外的俸禄拿,如此纳了几房小妾,日子过得逍遥。

在这一个月之内,刘宗敏调去大同李国奇手下,李过调去宁夏周遇吉手下,李来亨则去了襄阳,成了曹变蛟的兵,其余人马皆是打散,大部分去了辽东,一部分留在京师,只有小部分回了山陕。

锦衣卫也尽职尽责盯着,却并未发现有什么异常之处,好似这些流贼当真从了良。

朱由检分别给李国奇、周遇吉以及曹变蛟去了信,至于信中写了什么,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太平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但哪里一直有太平,当朱由检从文华殿搬回武英殿的时候,京师刮起了西北风,这日,南边快马加鞭来了急报,说海外出了大事。

“海外爪哇岛兰芳城爆发冲突,红毛番围攻我海外百姓,城主战死,兰芳城被红毛番占领,驱逐大明商人百姓,不再让他们居留爪哇,也不允许他们在南洋进行贸易!”

吕大器神情悲愤,“陛下,红毛番太欺负人了啊!”

“可是,他们为何会突然...”卢象升开口问道:“总不会无缘无故,便这么干,他们同兰芳城的人发生了什么冲突?”

“具体,臣也不清楚,”吕大器也是听禀报的人这么说就急急进宫了,具体因为什么,他的确不知道,“不过陛下,兰芳城城主周世昌虽然战死,但他儿子跑出来了,已经进京。”

“传!”朱由检抬了抬手。

传人的这时间,朱由检朝诸人道:“你们还记不记的,年初的时候朕下了一道旨意,严禁阿芙蓉入境。”

“陛下的意思,是因为阿芙蓉一事,红毛番才有了这一出?”范复粹说完兀自摇头,“可是不对啊,此前不是日本国的货吗?”

“阿芙蓉这东西,也不是只日本国在卖,日本的货,也是来自于红毛番!”荷兰东印度公司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个时候卖的货还不同。

荷兰人从印度采购阿芙蓉,运往巴达维亚,再分销到东南亚各地,如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大明也是他们其中一个销售点。

此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规模并没有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么大,且如今销售给大明的产品也多是香料,反而从大明买走大量丝绸、瓷器以及茶叶。

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仅允许大明、荷兰、朝鲜、琉球等少数国家在严格限制下进行贸易,荷兰人因不传播基督教且愿意遵守日本规定,成为唯一被允许贸易的欧洲国家。

日本从荷兰人手中购买阿芙蓉,因为其价值而转卖给大明,这批货便是这么来的。

可又因为朱由检下的禁令,导致荷兰也就是红毛番在大明售卖阿芙蓉成为不可能,以此损失差不多要上百万荷兰盾。

“陛下,兰芳城人虽是明人,但多为私自出海违禁在先,他们甘心久住不回,离境数代,已非纯粹明人,既然如此,今为蛮夷所害,便是咎由自取,朝廷若兴师问罪,恐耗费钱粮,得不偿失!”

殿中有人却觉得此事不该管,那些离开大明的人就该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眼下受了委屈,再回来哭诉寻求庇护,脸呢?

殿内顿时窃窃私语,数位大臣微微颔首,朱由检原本轻扣龙椅的手指突然停住,目光如电般扫过群臣。

“朕且问你,”朱由检看向说话的大臣,“若你家祖坟被掘,骸骨曝野,你可会因为‘既已入土,与生者无敢’为由置之不理?”

那大臣脸色骤变,慌忙跪倒:“臣...臣不敢...”

“砰!”朱由检猛然拍案而起,“海外子民,血管里流的仍是汉家血,要不是因为朝政不安,百姓流离,他们哪里会离开故土去南洋讨生活?再者,他们带去的,是我大明的农桑之术,造船之艺,他们在蛮荒之地建立城池,飞檐斗拱哪一处不是中原模样?”

朱由检走下丹陛,诸臣当即躬身垂首,又听皇帝声音继续道:“尔等可知?兰芳城周世昌,他们的祠堂里供的是洪武皇帝的画像,他们的子孙开蒙,读的也是《论语》《孟子》!”

朱由检停下脚步,看向殿外,远远有人影走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是大明子民,今日弃南洋一人,明日便可弃辽东百姓、滇贵百姓,后日,是不是连北京城也能拱手相让?”

逃出来的周世昌之子周继宗走到殿门口,听到皇帝这话,本是忐忑的内心突然就平静了下来。

他本是不抱希望的,此前马尼拉那儿也有同样的事,可最后呢?上报到了大明,皇帝却是没有理会,这才让那些蕃夷对待他们明人更加无礼。

可眼下,他的心...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