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哈哈哈,天命所归,天命所归啊!

当倭国人正在低声宣誓的时候,嘉州城的豪绅人群之中正在议论纷纷,他们也在讨论一些事情。

一开始谄媚倭国人的那个豪绅名叫褚明义,他因为刚才和我倭国人的头领岩屋君说上了几句话,觉得自己高出其他豪绅一等了。

此时褚明义看了一眼倭国人,见到倭国人没有注意到这边之后,他刻意叹了口气,对着众豪绅说道:“唉,我们这些豪绅贵族,这次带着倭国人来到乐山大佛这里寻找什么精粹,很多人说我们是龙奸。”

“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其实只是为了自保,为了活命而已。”

在褚明义身前,其它豪绅同伙纷纷点头赞同:“是极是极。”

褚明义接着说道:“其实说到底,我们也是为了自保。为了吃饭,为了活命,什么事情都得做一下。其它人不了解我们就取笑我们,说我们背叛了龙国,做了龙奸,实在是不应该。”

“各位都是识时务的人,自然知道当下这个环境。”

“我们龙国虽大,但此时到处都在打仗,没有力量。而岩屋君他们的国家虽小,但还算是安定,很安全。为了活下去,我们不得不和他们合作,帮他们办事。”

“诸位知道吧,在那东北地域,其实已经有很多倭国的力量在活动了。我们现在和倭国人合作,其实是大势所趋,这是顺应大势。”

“再者说了,东北那里似乎要在倭国人的帮助下重建满洲国。满洲国的国主会是大青正统溥宜大人。”

“我们现在帮助倭国人,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的龙国正统大青。”

“是的。那些刁民泥腿子哪里懂得我们的良苦用心,他们只是会一个劲地辱骂我等。”

一个身穿西服的豪绅说话了,他名为常存仁,是去洋人那里留学过的。

虽说是留学过的人,但常存仁很认同褚明义有关大青正统的话,他祖上是在青廷当官的,很怀念当初大青还没亡的时候。

常存仁接着说道:“从大义上来讲,我们是为了满洲国,是为了大青,是为了让龙国恢复正统。”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帮助倭国人的行为其实也是无可厚非。”

常存仁去洋人那里留学,思想解放了但没完全解放。

他仍然怀念大青正统,但说话的时候也带上了一些所谓的“自由随心”。

常存仁道:“其实说实话,我们帮倭国人,不只是单纯是为了吃饭活命,也是因为有一些野心,想要靠此发一笔大财,依靠倭国人获得一些权势。”

他感慨道:“天下大势已经变了!就像是当初大青亡了一样,整个天下完全变得不同。倭国这些外来的洋大人才是有力量的人。”

“我们这些人都跟着潮流走,是识时务的俊杰,我们都是聪明分子。很多人其实不明白,逆流而行是走不通的。”

听着西装常存仁的话,穿着华贵丝绸长衫的豪绅褚明义点了点头。

褚明义道:“各位应该清楚吧,我们龙国没了大青,但其实还有很多军阀在打仗,很乱,死了很多人。”

“我们和倭国人合作,让倭国人入主龙国大地,可以避免生灵涂炭,让龙国变为没有军阀混战的开明地方。”

“我们的行为,其实是为龙国的所有人作楷模。”

很多豪绅点头应和着褚明义的话:“我们这是忍辱负重,为了避免战事祸延,殃及生民。”

“无人能懂,我们帮助倭国人,看上去是所谓的卖国,我们实际是在爱国。”

“没错。我们帮助倭国人来这里挖乐山大佛里的炁局精粹,其实是在‘曲线救国’。”

“我们投靠倭国人这些强者,是为了尽快结束龙国大地上的军阀乱战。替未来龙国保存元气为将来复兴作准备,能多一分元气是一分。”

许多豪绅都笑了,非常认同:“是极是极。”

穿着西装留学过的豪绅常存仁补充道:“我们暂时向倭国人低头,其实是符合洋人所说的人性的。”

“何为人性?就是人生来就有的行事风格。趋利避害,服从强者……这是所有人天生就懂得的事情。”

“暂时的低眉折腰也许不失为良策。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们面对倭国的强者卑躬屈膝,是很正常的。”

……

嘉州城的豪绅贵族们相谈甚欢,越发觉得自己投靠倭国人是一项正确的决策。

不过很快,嘉州城豪绅贵族们的讨论声渐渐地小了,因为一个头戴斗笠的僧人站到了他们身旁。

这个僧人也是倭国人,地位很高贵。包括岩屋君在内的所有倭国人都很尊敬他,称呼这僧人为智丈大师。

一开始的时候,豪绅贵族们还以为智丈大师是在听他们说话,所以不敢继续大谈特谈“识时务者为俊杰”这种事了。

但是很快,众豪绅就发现了不对。

智丈大师从始至终都没有听他们这些龙国豪绅贵族的话,而是一直盯着乐山大佛的巨大佛像,口中念诵着什么。

那智丈大师盯着弥勒大佛的佛像看了很久,最后叹了口气。

智丈大师的叹气引来了所有人的注意。

龙国嘉州城那些豪绅贵族是仔细倾听,想要看看能不能从智丈大师的叹气之中获得表现的机会。

倭国那群人之中,岩屋君很直白地询问道:“智丈大师,您为何叹气。”

智丈大师道:“我叹气,叹的是这大佛在这里蒙尘,经受风吹雨打。若是这大佛在我们倭国的天台密宗,必定是日日烧香祈福,有千万人参拜。”

嘉州城的豪绅贵族听到这话笑了,他们拍着胸脯表示:“智丈大师,其实您不用为这大佛叹息——您可以将它带回倭国。我们这次带了很多家丁上山,都不用您亲自动手,我们就帮您挖出来运上船了。”

智丈大师闻言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那就感谢诸君了。说实话,我一见到这乐山大佛的佛像就走不开了。”

“听说这是唐朝修建完成的佛像。而我们倭国的佛宗其实也是唐朝的时候从龙国传过来的。我觉得,这乐山大佛与我们倭国有缘。”

说完这话,智丈大师感慨道:“可惜啊,可惜。这佛像现在只是佛像而已。”

“在倭国的时候,我曾听闻师父讲过一个秘闻。”

“师父说一个佛像经由众生参拜之后会逐渐变得玄妙。”

“最初的时候,佛像会因为承载了众生信仰而发光,之后佛像上承载的信仰若是到达了一定程度的话,甚至会活过来,有佛性。”

“师父说,那因为众生的信仰参拜而活过来的佛像或许可以称之为石中佛。”

“师父曾说,如果一个僧人能碰到活过来的石中佛,那就是天大的福气,未来注定可以成佛做主,可以说是天命所归。”

“可惜,乐山大佛这从唐朝就存在的巨大佛像没有这种表现,现在更像是死物。看来我智丈没有这种福气啊。”

智丈大师看着乐山大佛佛像,很惋惜。

现场其他人听着智丈大师的话,心情也很激荡,他们在想成佛做主,在想石中佛的事情。

这时,一个年轻人出现了。

那年轻人不过二十左右的年纪,气质很独特,远远望过去如同谪仙一般。

正是只身一人来此斩奸人杀倭魔的张道衍。

张道衍的气质很独特,基本一出现,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会被他吸引过去。

但是在这乐山大佛佛脚下,情况稍微有些不同,所有人都被倭国天台密宗智丈大师的“石中佛”言论所吸引,所有人都看向了乐山大佛的巨大弥勒佛像。

张道衍则是简单扫了一眼在场所有人,人数还真不少。

光是倭国人就有十几个,更别提那些投靠倭国人的嘉州城豪绅贵族了。

张道衍想直接动手,但有点担心会有人逃走,有漏网之鱼。

于是,张道衍决定这次斩奸杀魔用一些不太一样的手段,确保除恶务尽。

张道衍抬头看向乐山大佛的佛像。

这是弥勒佛的佛像。

张道衍之前在解决蜀地大旱的过程中,曾经搜集过海量的信仰之力和愿力,消耗它们用来降雨。

现在张道衍身上没什么愿力了,但他对于愿力的敏感程度还在,所以能看到佛像上积攒的愿力。

那是自唐朝这座佛像修建完成开始至今的海量愿力,代表着千百年来千万人的所思所想所愿。

是一股很庞大的力量。

愿力,很奇特的高级能量。

张道衍可以借助愿力下雨,解决蜀地大旱。

此刻,愿力也能发挥很独特的作用。

于是张道衍伸出手,遥指着端坐的乐山大佛佛像,轻声道:“起。”

轰!

原本泥胎石皮的乐山大佛佛像,此刻发出了冲天的柔和佛光,四周虚空之中还隐隐传来祥和的通天诵经声。

“乐山大佛的佛像要活了?”

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一幕镇住了,很震惊。

因为不久之前,倭国天台密宗的智丈大师才刚刚说过一个有关石中佛的秘闻。

石中佛最开始的阶段,就是泥胎石佛因为承载众生信仰和愿力而发光。

之后就是石像活过来,成为石中佛,石中佛能助人成佛做祖。

智丈大师看着爆发冲天佛光的乐山大佛佛像,长出一口气:“阿弥陀佛。”

佛门之人,要戒贪嗔痴,但天台密宗的智丈大师此刻的嘴是止不住地咧开。

他狂喜,他想狂笑,只是一直在压制,在压抑。

石中佛,能助僧人成佛作祖。

一个僧人要是能碰到石中佛,可以说是有福气,可以说是天命所归了。

智丈大师心中狂喜,心里一直在狂吼:“石中佛,我终究是碰见了!这是我的福气!”

“我的福气啊!”

“哈哈哈!天命所归,天命所归!”

“这是注定了我智丈要成佛作祖!”

“将这石中佛运回倭国天台密宗,也是我倭国的福气!”

“有一尊石中佛坐镇,我们注定国运昌隆。”

智丈大师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但面上还是波澜不惊的样子。

他双手合十,对着巨大的弥勒佛像行了个佛礼:“乐山大佛佛像与我有缘,石中佛与我有缘。”

在智丈大师身旁,那群倭国人和龙国嘉州城的豪绅贵族都点头道:“此乃天命所归,天命所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