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革新从来都不易

要说农村的大多数父母,有时候也会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他们成龙成凤吧?

但平常家里有点啥事儿。

比如说亲戚家办酒、有点红白喜事啥的,这些农村里的家长,通常都很喜欢把自家孩子叫上、让他跟着一起去。

甚至是家里遇到农忙。

或者是有其他什么杂事,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就把孩子给留在家里,不惜为了这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让孩子旷课上两三天也行。

为了走亲戚,也许是村里有庙会、有唱戏的。

为此。

谢谢家长他们可以不惜让娃去学校里向老师请假,甚至是不打招呼,直接让娃娃旷课。

还有一些父母。

由于家里比较忙,大人都要去出工挣工分。

等到他们家的娃一放学了,根本就不给他们写作业的时间,立马就让他们去割猪草,割兔草,放牛放鸭。

要不就是让自家姑娘烧火做饭,洗衣择菜,帮着多干点家务啥的,好让大人下工回来就吃现成...

而孩子们的学习到底怎么样?

哪天考试了,考了些什么课程?考了多少分?

学习怎么样呢?

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相处的如何,有没有和人打架呀?

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呀...等等这些事情?

往往这些父母根本都不闻不问!

在他们的认知当中就认为小孩子嘛,有些时候情绪不稳定,有哭就有笑的。

而且孩子们之间打打架,那有啥关系?

谁不是从小在学校里打打闹闹长大的,今天和张三干架,明天和李四儿又急眼了...正常!

哪怕某天,这些粗心父母心血来潮好不容易想起来了‘哦,自家娃还在上学’这茬儿?

那顶大也就顺口问一下...仅仅也就是顺口问一下,而已。

遇到比较粗糙、脾气比较暴躁的老爸,极有可能会直接来上一句:

“你个灾娃子,要是不好好念书的话,那你就早点回来给老子干活”...

“二娃呀,你看咱们农村里的生活...那是人过的啊?

你呀,不想受苦就得好好念书,要是不念书回生产队里来出工,你看好恼火哟”!

言而总之总而言之。

农村里的父母们,绝大部分是不是太重视孩子的学业,更不会去注重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

现在连自家孩子出现了什么心理问题...一天忙得要死,而且又没啥文化的这些粗心家长?

他们多半是不会去仔细留意,更不知道该怎么正确引导的...

反正。

这个时期农村里的绝大部分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态度?

多半属于放养。

绝大部分家长的心态就是:能念就念,要是实在念不动,就早点回来帮着干点家务。

等到再长大些了。

那就去生产队里出工挣工分。

干再干上两年、年龄大了,身体也长开了呢?

家里就给他好好瞅个相亲对象,接着就是定亲、结婚,分家。

然后就一代复一代的,就这么重复下去...

——以上这种,还是属于家里的男孩才有的待遇。

如果换成是女孩的话?

那待遇就更不如了!

陕北好多女孩子,通常只念了个小学...甚至都还没毕业呢!

很多家长就很有可能让她别念了,回家帮着洗点衣服、天天给家里烧火做饭之余。

帮着再多养点鸡、多养点鸭子啥的吧...念啥书!

在很多陕北乡亲们的旧观念中,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

女娃娃嘛,多干点家务,多帮着家里养点鸡鸭兔子啥的...这还不比浪费钱念书强?

再说了!

女娃娃念那么多书干啥?

念的多,家里掏钱培养的钱不就越多了吗?

那到了最后,不就相当于白白便宜了别人家??

如此一来,自个儿家岂不就亏大了?!。

而且女娃娃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儿,能写自己的名字,只要不是睁眼瞎就行。

念那么多书又有甚用?

农村人...就得认命,书念的多了女娃娃还能去参军,还是城里招工人轮得到她头上?

想甚美事儿哩!

你当自家女子的大伯,他是大队书记、还是公社干事啊?

这些陕北乡亲们认为:

自个儿就一普普通通的受苦人、家里祖宗八代也没出过体面人...好事咋轮得到落到自己家头上?

家里一没当干部的大伯大姑,二无在公社里混的开的姻亲...那不就只有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修地球的份儿?

人呐,得认命...

所以在这个时期,很多生产队里的农民爹娘,他们往往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

是存在着严重缺陷,甚至是严重不足的!

——难不成,谁还听说过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娃,谁还有补课的待遇不成?

难道有谁还听说过:

生长在农村的这些学生娃娃,他们放学回到家里之后,他的父母,还会耐耐心心的给他辅导辅导作业?

想啥呢!

在农村真正重视教育的父母...当然也是有的!

只不过,百不存一。

娃娃到了适龄年龄就该去上学,念得了,念不了,父母多半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的。

——这种状态,才是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农村父母的常态。

但你要说庄子里的这些家长,他们都不怎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吧...嘶,似乎好像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这不。

叶小川和小娟姑娘刚刚来到学校,一走进大门,便听见用来临时当会议室用的那间教室里,早就吵翻天了!

而归根结底。

他们争吵的原因,还不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哎...说他们重视教育吧,却又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怎么样,不关心他们哪些方面遇到困难、要不要需要大人出面帮忙去解决?

说这些乡亲们不重视教育呢?

那现在因为三十里铺综合学校,要推行新式教育法。

这些人却又锱铢必较,又开始来指责孙老师,即将推行的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严重问题...

以至于搞的人一时半会儿之间,真还搞不懂这些人的脑回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喏。

叶小川刚靠近教室,便听见有人在里面嚷嚷:

“我说孙老师,你以前在刘家仡佬大队那边教书的时候,额也晓得你爱护娃娃,是在用了心的在教学生。

我尊重你。

也寻思着,既然叶知青把你从窦家阁老大队村办小学调过来、来我们三十里铺大队教书。

小川同志的决定,我是坚决支持的,我知道那肯定是无比正确的!

所以嘛,额还指望着你能像以前那个样子,好好把我们这里的娃娃给教一教...结果?

你一来就整这出,我说孙老师...这,这合适吗?”

发泄怨气的这位社员,他说话还挺客气的,说的有理有节。

但一旁其他社员说话,可就没那么中听了:

“啥合适不合适?我看他纯粹就是居心不良!老娘活了大半辈子,真还没见过在学校里不好好教书,不给娃娃们好好教书本上的知识的。

偏偏还要让他们去搞什么兴趣爱好...这些娃娃能搞个鸡毛的兴趣爱好!

是唆使他们上树掏鸟窝呢,还是下河摸虾捉王八?”

那婆娘的火气有点冲!

也有的社员比较理性。

但也确实接受不了【三十里铺综合学校】即将执行的那套新型教学理念。

“孙老师啊,叶知青同志提出要把我们的村办小学升级,办成一所集小学,初中和中专为一体的综合学校。

这事啊,我和我婆姨是打骨子里支持的!

毕竟娃娃打小不用出庄子,就能从小学念到初中,甚至他学习好了,还能念上三年的中专。

谁不知道这是叶知青同志替乡亲们着想、是实实在在的为我们的娃娃好。

所以咱乡亲们,有啥理由不支持呢?

不过...你说以后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要把娃娃们分成什么文化班,另外还有什么文化加兴趣培养班。

我说孙老师,人家城里的那些学校招生的时候,他们是只考文化课的,而你们这样子教书...不是在害娃娃么!”

有思想比较传统、比较保守的乡亲,当场便提出他的意见:

“我说孙老师,你依旧像别的村办小学,像公社街道上的其它小学、中学那样子教书...不就行了吗?

干嘛要实行什么新式教育法呢...你看看,乡亲们不理解,结果孙老师你自个儿也搞得难受不是?”

教室里闹哄哄乱糟糟。

学生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就如同油锅里泼了一瓢冷水。

各种各样的指责声,呵斥声劝解声,裹成一团噼噼啪啪的爆裂!

让人脑子嗡嗡的...

也就作为三十里铺庄子的原生土著,柳青青姑娘站出来表态,才能让场面稍稍安静一些:

“各位大叔大婶,大伯大娘。”

只停柳青青开口道。

“大家先安静一下,我们这种新式教育法,是经过张启正张老师,孙平安孙老师,当然了...还有我。”

“这是经过我们多方考虑、反复论之后,才制定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这种新式教育法在今后的实行过程中,也许还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但请大叔大婶们相信!

请相信我们这些学校里的老师们,我们一定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加以改进。

使其变得更为完善,变得对孩子更有利,更能培养出适合今后的社会方方面面、急切需要的专业人才!”

望着教室里的老乡亲。

柳青青姑娘深深地鞠了一躬:

“请乡亲们相信我,这种新式教育法,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利。

会让拥有不同天赋的孩子,更精准的找到适合他的发展方向。

各位大叔大伯大婶们!

请相信我,我也是你们看着长大的孩子呀...又怎么可能会害大家伙的娃呢?”

柳青青在三十里铺庄子里口碑很好,这姑娘不世俗,对待乡亲们的孩子都一视同仁。

绝不会厚此薄彼。

再加上柳青青的爹、也就是负责给庄子里赶大车,同时也是社员代表之一的老柳头?

他在庄子里的威望,确实还可以着呢!

所以。

教室里的乡亲们对于柳青青的发言,倒是不敢直接开口驳斥。

但他们可以把怒火转嫁,可以把心中的强烈不满,通通朝着孙平安、孙老师这个外来户倾泻啊!

于是。

当场就有社员跳出来!

“我说孙老师,现在三十里铺的这所学校,包括马上要搬迁到三十里铺饭店附近、还没修建完工的那所新学校。

全是我们庄子里的人,在出钱出力盖的吧?”

“你的工资,也是从我们三十里铺集体账上拨出来的吧?”

“嘿...这我就有点搞不懂了。

既然叶知青同志,他看重孙老师您的教学水平,他愿意破格把你调到咱三十里铺综合学校里来当校长。

这咱没啥好说的...叶知青同志决定的,咱们举双手双脚赞成就是了!”

直接之间那人站起身来,朝着周围的乡亲们扫视一圈,眼中的拱火意味...很浓。

“我现在有点搞不明白的就是人家叶知青愿意提拔你,愿意让你到这里来发挥你教学方面的所长。

孙老师你就老老实实的,按照以前你在刘家仡佬大队小学里教书那样,尽心尽力的教好我们的娃娃就行了呗!”

“偏偏又要标新立异的,搞什么新式教学法...孙老师,你的教学法一旦失败,你拍拍屁股走人,估计也饿不着你...对吧?”

“可我们的娃娃怎么办?”

那汉子语气严厉异常!

“你文化课教的少,害得我们的娃娃都考不上公社里的中学,又该怎么办?这损失...谁来负责?

哼!这小树苗一旦长歪了啊,要想把它扭过来...可就难喽!

要是你把我们的娃娃带害了,大不了,也就回你的刘家仡佬大队种地去...可我们娃娃的一辈子,那可就毁了呀!!”

此话一出。

整个教室里,‘轰——’的一下子就炸了。

“就是!我说孙平安,你到底是啥居心?该不会是看见我们三十里铺的乡亲们日子过得好了,眼红眼绿的。

你又不敢公然搞破坏,所以就故意不好好教书,想故意来毁掉我们的娃娃么??”

“呀,这么一说,真还有可能哦!”

“可不咋的?以前...这孙老师在他们本村小学里教书的时候,就有点吊儿郎当,不务正业的!”

“那可不!别的村办小学里的老师,哪个不是老老实实的在那里给娃娃们讲书本上的知识?”

“可就他孙平安偏要能!而且还能的不浅哩!”

“碰到放农忙假,或者是寒暑假的时候,他还带着娃娃,走州过县的到处去倒腾粮食...大伙儿倒是说说,这是正经老师该干的事儿吗?”

“是啊...虽说倒腾粮食确实能补贴家用,可打小就让娃娃干这些违反上级政策的事,那...那以后娃娃的心,还能落正吗?”

教室里你一言我一语。

两边的立场截然相反,情绪上也是严重对立。

往往会议进行到这个时候,讨论任何话题都已经不合适了...再继续说下去,那除了撕破脸狠狠的吵架,或者甚至是动手打架之外。

还能有啥好结果呢。

“小川哥。”

紧紧贴着叶小川后背、一起站在教室外听响的小娟。

满是狡猾的轻轻拍拍叶小川的肩膀,“孙老师这个挡箭牌,现在已经有点挡不住了呢!

只怕等你这位躲在幕后、真正打算想在三十里铺学校里,强力推行新式教育法的人站出来,得你出马才解决得了哟....”

微微扭头,看了一眼已经成功猜出来,究竟是谁想在三十里铺推行新式教育的小娟。

叶小川暗自吁出一口气...太聪明了的女孩子,其实并不受喜欢。

与小娟这样不会藏拙、时时刻刻都表现得那么精明的姑娘相处?

会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会有一种底裤都被扒光了,浑身上下都在她面前的、如同芒刺在背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让人非常非常的不自在!

而这种让人心里不踏实、觉得自己在她面前毫无隐私的感觉...迟早会反噬,会反作用到精明过头了的小娟姑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