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住得知聋老太把易中海的计划和盘托出后,那一直紧绷着的心弦好歹松快了些许。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要是易中海真跟聋老太勾搭在一块儿,这大院指不定得被搅和成啥样呢。可他也不傻,心里琢磨着,光靠打压易中海,这大院的安稳也就是表面功夫,要想让这大院从根儿上变得和和美美、稳稳当当,还得想法子提升居民们的生活质量,让大家都有点文化素养才行。这么一寻思,他就打定了主意,得搞点文化教育活动。
何雨住站在大院那片开阔的场地中间,眼睛慢悠悠地扫过周围一栋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房子,看着那些个居民在眼前来来回回地走动,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既有对过去种种纷争的感慨,又有对未来满满当当的期待。他扭头冲着赵强一招手,语气那叫一个坚定,说道:“强子,我琢磨着在大院里整点儿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这事儿可不能马虎,得好好琢磨出个章程来。你先麻溜儿地把李大爷、张婶儿,还有王老师那几位有文化、又热心肠的长辈请过来,咱们大家伙儿凑一块儿商量商量,看看这具体的活动咋搞。”赵强听了,二话不说,点了点头就一阵风似的跑走了。
没多会儿,几位居民就陆陆续续地进了何雨住的办公室。这李大爷在大院里住了好些年头了,那可是出了名的正直,肚子里装着的墨水就跟那装满了货的仓库似的,平时就好给大院里的孩子们唠唠历史故事,孩子们也都爱围着他转。张婶儿呢,纯粹就是个热心肠,手巧得很,啥手工活在她手里都跟变戏法似的,而且组织个活动啥的,那也是一把好手。王老师就更不用说了,退休之前就是干教育的,对这教育事业那是打心眼里热爱,一直就心心念念着能给大院里的孩子们出份力。
几个人围着桌子坐了下来,何雨住清了清嗓子,率先开了腔:“各位长辈啊,咱们这大院如今虽说比以前消停多了,可我这心里老是觉着差了点儿啥。我就寻思着搞点文化教育活动,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也能让咱们这大院的风气整个儿往上提溜提溜。你们几位都是有经验、有见识的,不知道都有啥想法没?”
李大爷伸手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不紧不慢地说道:“雨住啊,你这想法可真是不错。依我看呐,咱可以先弄个读书小组。你想啊,现在这人都忙活着干活挣钱,哪有心思静下心来读书啊。咱搞这么个小组,定期把大家伙儿聚在一块儿读书,读完了再一起唠唠读后感想。这样既能让大家重新找回读书的乐趣,又能让大家多长点见识。”
王老师在旁边听了,也跟着点头,附和道:“对对对,读书小组这主意好。我这儿还能给大家推荐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读的书,到时候组织大家讨论的时候,我也能给引个路,带大家好好琢磨琢磨书里的道理。这读书啊,可不光能长知识,还能锻炼人的脑子,让人学会思考呢。”
张婶儿也没闲着,脸上挂着笑,说道:“我也来说两句。我就琢磨着能不能搞个手工艺学习小组。我这手工活还算拿得出手,像编织啊、剪纸啊这些简单的,我都能教大家。这学会了可不只是个乐子,做好了能把自个儿家拾掇得更漂亮,拿到集市上说不定还能换俩小钱儿花花呢。”
何雨住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心里那股兴奋劲儿就跟火苗子似的,蹭蹭往上蹿。他一拍桌子,说道:“太好了,各位长辈这主意都太实在了。那咱就先把读书小组和手工艺学习小组搞起来。我再去寻摸寻摸,联系些个专业的人来给大家上课,让大家都能学点儿真本事。”
说干就干,何雨住马上就忙活起来了。他先跑到大院的宣传栏那儿,仔仔细细地把成立读书小组和手工艺学习小组的通知给贴了上去,这通知上把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还有内容都写得清清楚楚的。这通知刚一贴出去,就跟块磁石似的,把不少居民都给吸引过来了,一个个都争着报名参加。
在读书小组的头一回活动里,王老师手里捧着本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着那些个精彩绝伦的段落。居民们呢,就围着王老师坐成一圈,眼睛都盯着书,耳朵竖得老高,听得那叫一个入神。等读完了一段,大家伙儿就跟炸开了锅似的,纷纷抢着发表自个儿的看法。有个年轻的小伙子,那脸涨得通红,兴奋得不行,大声说道:“王老师,这书里的诸葛亮可太神了,那脑袋瓜子咋就那么好使呢?我要是能有他那两下子,可就不得了了。”王老师听了,哈哈一笑,说道:“小伙子,这诸葛亮的智慧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是人家天天读书学习,再加上自个儿琢磨出来的。咱们读书,就是要跟这些个古人学学,把他们的智慧用到咱们自个儿的生活里来。”
这边手工艺学习小组那儿,张婶儿正手把手地教大家编织竹篮呢。她手里拿着竹条,那手法熟练得就跟跳舞似的,一边穿梭着竹条,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编织的窍门儿:“大家伙儿瞧好了啊,这根竹条得从这儿穿过去,然后再绕回来,这么着编出来的篮子才够结实,不容易散架。”居民们都瞪大眼睛,认认真真地学着,有个大妈一边编一边嘟囔:“张婶儿,这编竹篮看着好像不难,真上手了才知道不容易啊。不过话说回来,这要是学会了,可真是个好本事,以后买菜就不用拎那塑料袋了,环保还省钱。”
何雨住在旁边看着大家那热火朝天的劲头,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他寻思着,只要大家都能从这些活动里得着好处,这大院的将来指定差不了。他自个儿在心里暗暗发誓:“我可得把这些活动一直搞下去,非得把这大院变成个到处都透着文化味儿的好地方不可。”
易中海这边呢,自从聋老太跟他彻底划清界限之后,那日子过得就跟掉进了苦海里似的,一天不如一天。他住在一间破破烂烂的小屋里,这屋子又黑又潮,一进去就有股子霉味直往鼻子里钻。他每天吃的那叫啥饭呐,清汤寡水的,有时候连口热乎的都没有,肚子都填不饱。这人一倒霉啊,身体也跟着凑热闹,整天咳咳嗦嗦的,走路都走不稳当,就跟个风一吹就能倒的稻草人似的。
可他心里头那股子不甘心就像野草似的,烧了一茬又长一茬。他坐在那张破床边,眼睛里透着股子怨恨,心里头一个劲儿地念叨:“何雨住,你小子别以为你就能这么顺风顺水的,迟早有一天,我得让你栽在我手里。”他想着去找以前那些个朋友帮忙,好歹拉自个儿一把。谁知道啊,那些个朋友一看到他这副落魄样儿,就跟见了瘟神似的,躲得远远的。
有一天,易中海在路上碰到了个以前的熟人,叫陈二。这陈二啊,是个眼里只有钱的主儿,以前跟着易中海也没少捞好处。易中海一看是他,就跟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似的,一下子扑过去,紧紧拽住陈二的胳膊,那声音都带着哭腔了:“二弟啊,你可不能不管我啊。我现在被何雨住那小子整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你得帮我想个法子,咋才能把他给扳倒啊?”
陈二皱着眉头,一脸的不耐烦,使劲儿甩开易中海的手,说道:“易大哥,不是我不想帮你,你也不看看现在这形势。何雨住在大院里那可是说一不二,谁还敢跟他对着干啊?我劝你还是别折腾了,老老实实过日子吧。”
易中海一听这话,心里那火“噌”地一下就冒起来了,他扯着嗓子喊道:“你咋能这么绝情呢?以前咱俩可没少一起干事儿,你这就翻脸不认人了?”
陈二冷哼一声,看都不看他一眼,扭头就走,嘴里还嘟囔着:“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你自个儿好自为之吧。”
易中海望着陈二远去的背影,气得浑身直哆嗦。他心里明白,自已这回可真是孤家寡人了,可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不甘心就这么认怂。他回到那破屋里,坐在那昏黄的灯光下,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地琢磨着咋报复何雨住。他心里想着,明着来肯定不行,那就只能来暗的了。他在心里头盘算着一些个见不得人的阴险主意,就想着啥时候能从背后给何雨住来个致命一击。
何雨住这边呢,文化教育活动搞得那叫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他这脑子又开始转起来了,琢磨出了个新点子,打算搞一场文化知识竞赛。他把这想法跟赵强一说,赵强眼睛瞪得老大,兴奋地说:“何哥,这主意绝了!这么搞肯定能把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还能让这活动更有意思。”
何雨住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对,咱就得把这竞赛整得像模像样的。你去忙活忙活,联系点奖品,再找几个有文化的居民来当评委。”
赵强立马就行动起来了。到了竞赛那天,大院里的居民们跟过年似的,都早早地来到了比赛场地。那些参赛的选手们一个个都跟即将上战场的战士似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竞赛分成好几个环节,有文学常识、历史知识,还有科学小常识啥的。选手们在台上紧张得手心冒汗,可还是硬着头皮答题,台下的观众们也都扯着嗓子喊加油,那场面,比看大戏还热闹。
有个年轻的姑娘在回答文学常识题的时候,那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一脸自信,脆生生地说道:“这道题我知道,答案是李白。他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人家都叫他‘诗仙’呢。”她这回答一出口,台下就跟打雷似的,响起了一片掌声。
在竞赛的过程中,还穿插了些文艺表演。几个孩子站在台上朗诵诗歌,那稚嫩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认真劲儿,让大家都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还有个大爷,拿着毛笔,在台上挥毫泼墨,不一会儿就写出了一副对联:“大院和谐春风暖,居民幸福喜气洋。”这字刚一写完,台下就又是一阵喝彩声。
何雨住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非凡的场景,心里那成就感就别提多高了。他琢磨着,通过这些活动,大院里的居民们不光学到了知识,相互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好。这就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大院生活啊,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和睦睦,还到处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他在心里头暗暗下了决心,以后得不断琢磨新花样,把这大院的文化教育活动越办越出彩,得让每一个住在这儿的居民都能从心里感受到这大院的温暖和幸福,让这大院成为周围那些个社区都羡慕的榜样。他坚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大院的未来肯定跟那初升的太阳似的,越来越亮堂,越来越有盼头。而他呢,也会一直守着这大院,为了这个美好的未来,拼了命地努力,绝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