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的重压之下,李笑团队的内部却并非风平浪静。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一场关于团队未来发展方向的激烈讨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主张大力拓展市场推广的成员,以市场部的小杨为代表。他性格外向,充满激情,一心想要迅速扩大软件的用户规模,让这款校园社交软件在短时间内席卷整个校园市场。小杨率先发言,声音洪亮且坚定:“大家都看到了,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我们不加快推广速度,抢占更多的用户,之前的努力很可能就付诸东流了。我们应该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广告投放、地推活动这些方面,像在校园里举办大型的宣传活动,邀请明星或者网红来站台,这样肯定能吸引大量学生的关注,用户数量肯定会蹭蹭往上涨。”
而技术部的小李则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性格沉稳,心思细腻,更专注于产品的品质打磨。小李皱着眉头反驳道:“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追求用户数量,而不注重产品的优化,就算吸引来了用户,也留不住他们。现在我们的软件还有一些功能上的小瑕疵,比如信息推送不够精准,用户界面在某些手机型号上显示有问题。我们应该先集中精力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用户的口碑,这样用户自然而然会帮我们进行口碑传播,这才是长久之计。”
小杨一听,有些着急地提高了音量:“可是时间不等人啊!等我们慢慢优化产品,市场早就被竞争对手瓜分完了。我们必须先下手为强,用大规模的推广把品牌打出去。”
小李也不甘示弱,冷静地回应道:“但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推广得越厉害,负面评价可能就越多,到时候想要挽回可就难了。”
团队的其他成员也纷纷加入了讨论,会议室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支持小杨,认为市场份额至关重要;有的则站在小李这边,强调产品质量是根本。
李笑坐在会议桌的首位,眉头紧锁,静静地听着大家的争论。他的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他理解小杨对于市场份额的担忧,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速度确实很关键;另一方面,他也深知小李所说的产品优化的重要性,只有用户真正认可产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他的脑海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在喊着“快冲,抢占市场”,另一个则在说“稳扎稳打,做好产品”。
在大家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李笑终于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他缓缓地开口说道:“大家都先别激动,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团队好,都有自已的道理。小杨,你提出的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快速提升我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小李说的产品优化也不容忽视,这是我们留住用户的关键。”
李笑站起身来,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马克笔,边写边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兼顾两者的综合发展战略。我们先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比如和一些与学生群体紧密相关的品牌进行合作,开展联合推广活动,这样既能控制成本,又能精准地触达我们的目标用户。同时,技术团队要加快产品优化的进度,重点解决那些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问题。”
小杨有些疑惑地问道:“那具体怎么分配资金和人力呢?”
李笑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我建议将资金按照 4:6 的比例分配,40%用于市场推广,60%用于产品研发和优化。人力方面,市场部和技术部各自抽调一部分骨干成员组成联合项目组,负责协调市场推广和产品优化之间的工作衔接。例如,在推广活动中收集到的用户反馈,要及时反馈给技术团队,技术团队在优化产品后,也要第一时间告知市场部,以便调整推广策略。”
小李接着问道:“那推广的重点区域和目标用户群体怎么确定呢?”
李笑分析道:“我们还是以校园为核心,重点关注那些社交需求旺盛、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的年级和专业。比如大一新生,他们刚进入校园,渴望结交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还有艺术、传媒等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常更活跃于社交平台,善于传播信息。对于这些重点群体,我们可以在他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如宿舍区、教学楼、社团活动场所等进行精准推广。”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团队成员们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这个综合发展战略。大家开始围绕这个战略制定详细的计划,市场部的成员们热烈地讨论着合作品牌的选择和推广活动的细节,技术部的成员们则聚在一起,梳理产品优化的优先级和时间表。
看着团队成员们重新凝聚在一起,李笑的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他深知,这条道路充满了挑战,但只要团队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他在心里默默对自已说:“这只是创业路上的一个小波折,虽然面临着艰难的抉择,但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的发展道路,让我们的软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我们的目标。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我相信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