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双黑色的眼睛深沉而透亮,某一瞬文昭有种被看穿的心颤!
但怎么可能!他也只是个没什么见识的贫困生而己,文昭心中自我安抚。
毕竟要知这个年代的国人,还处在解决温饱的阶段,光是经营生活就己经够他们花费全部的注意力,情爱于他们到底了解的太过浅显,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人很容易就被人哄着把对方放入了眼、藏进了心......可能是一次主动,可能是一个路上遇见的微笑......
加上国人于这方面总是含蓄,就算有好感也不好宣之于口,而累计于心的情感,时间久了,最容易刻苦铭心。
这便给了文昭操作的空间,游走算计于她选中的目标之间,算计情感......亦是借此算计垫脚石,登高而上。
......毕竟啊,情感这玩意,它有时最无用,却也有时,无比珍贵,总有人为此失去理智,那便是她的机会。
而文昭说来能懂这些,还得从前几年意外捡到一本来自远洋异国,放这会还是“禁书”的书说起,书中内容自是洋文,也好在文昭有野心也足够优秀,仅凭幼时跟着学堂老师私下学的洋文,慢慢摸索拓展出里面的大概意思。
这书竟是异国情情爱爱的故事,其中大段文字也是大胆而露骨,但当时十几岁的小姑娘文昭却并没有什么羞涩,反而抛开其中的故事不谈,只看过后,在想一个问题,情爱真能让人如此疯狂吗?
那如果她能控制这样的情爱,那对方是不是也能为她所用?
女孩想法疯狂而大胆,但从她能捡起、藏起那本禁书开始,便有了预告。而这点,大概也绕不开成长环境的影响。
她是父亲的遗腹子,父亲死后,见大儿媳妇最后生的只是个赔钱货,还因此伤了身子羸弱的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下地,爷奶只觉晦气,他们还有小儿子,正是娶媳妇的年龄,不想白白养着这一大一小拖累,便首接就将母女俩赶出了家门。
思想愚昧的年代,文昭母亲这种被婆家赶出门的女人连娘家都嫌弃,回不得,后面即使村长给了间老旧的破屋安置,寡妇带着个女娃娃,有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可即使这样,文昭母亲还是拖着羸弱的身体,艰辛将文昭给抚养长大,这其中寡妇门前是非多,很难不说文昭母亲在最艰难的时候没有做出什么牺牲,文昭从小懂事,她未必不知道,可只觉母亲不易......
这样环境下的文昭,迫切的想过上好日子,带着母亲成为人上人,而这其中过程怎么样,并不重要,她会利用自己能利用的一切......
于是从几年前开始,她便慢慢在周围实验。
故事里的公主小姐,似乎总陷于困难,等着王子英雄来搭救,文昭自己也听过英雄救美一词,虽然不懂为什么要把安危寄托于他人身上,但从中文昭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