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盛夏启幕:少年商团的崛起宣言

2007年7月12日,南山区蒸腾的暑气被中央空调驱散,童浩林站在80层大厦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蝼蚁般穿梭的车流。这座由小姑童雅婷赠予的写字楼通体银灰,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正如姑姑杀伐果断的商业风格——这位80后女富豪,用十年时间将地产版图扩张到沿海六省,个人财富首逼七百亿。

"叮——"电梯门开的瞬间,带着海风气息的声音飘了进来:"浩林!你挑的办公室比我家客厅还大!"马曼琳扎着高马尾,粉色连衣裙上别着企鹅造型的胸针,手里拎着印有MIT校徽的帆布包,"我把你要的计划书带来了。"

童浩林接过文件,指尖触到她手心的薄汗。少女眼睛亮晶晶的:"我熬夜查了二十家初创公司,有个做社交软件的团队特别有潜力,他们的产品能......"

"等等。"童浩林突然按住她翻动PPT的手,目光落在屏幕上跳动的代码示意图,"这个界面设计......是不是借鉴了企鹅的初代版本?"

马曼琳愣住,随即狡黠一笑:"不愧是未来的商业大佬!我故意放了个'陷阱'测试你呢。"她切换到下一页,"其实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实现跨平台即时通讯的底层算法......"

两人正讨论得热烈,办公室门被猛地推开。穿着潮牌T恤的少年抱着篮球闯进来,古铜色皮肤上还沾着汗水:"浩林!曼琳!听说你们要搞投资公司?也带我一个!"来人是童浩林的发小陆子轩,陆家航运帝国的继承人,从小就跟着父亲跑码头。

紧接着,西个女生挽着手走进来。为首的林诗瑶晃了晃香奈儿菱格包:"曼琳,你答应过带我们玩'过家家式创业'的。"她身后的闺蜜团分别来自珠宝世家、连锁酒店集团,此刻却都像等着发糖果的孩子般期待地望着童浩林。

童浩林走上前,按下投影仪开关。大屏幕亮起的瞬间,"星盛投资"西个鎏金大字在众人眼前闪烁:"各位,这家公司不仅是投资平台,更是我们的练兵场。"他调出岛国公司赔偿案的简化版数据,"你们看,商业博弈就像下棋,关键在于......"

"找到对手的七寸!"陆子轩兴奋地打断,"就像我爸对付海盗,先摸清他们的补给路线......"

"然后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大的利益。"马曼琳补充道,将计划书分发给众人,"我提议,咱们先从天使轮投资做起。诗瑶家有媒体资源,可以做项目背书;子轩能打通供应链......"

会议室陷入热烈的讨论。童浩林看着这群平均年龄不过十二三岁的伙伴——陆家少东家擦着篮球讨论风险控制,珠宝千金认真记录着融资条款,而马曼琳正用她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经验,拆解着股权分配模型。阳光穿过玻璃穹顶,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金边,仿佛预示着即将在商界掀起的风暴。

突然,办公室座机响起。童浩林接起电话,小姑童雅婷的声音带着惯有的干脆:"听说我的小侄子要当老板了?"她轻笑一声,"刚好,姑姑在海南有块地皮,准备开发文旅项目,缺个市场调研团队......"

挂掉电话,童浩林眼中闪过精光:"各位,咱们的第一个项目来了。"他将海南地图投影在墙上,"小姑要求在暑假结束前,做出完整的可行性报告。"

陆子轩立刻来了精神:"我爸的船下周去三亚,我们可以实地考察!"

"我联系三亚的酒店,安排住宿。"林诗瑶熟练地翻着手机通讯录。

马曼琳则打开平板开始分配任务:"浩林和子轩负责供应链和基建,诗瑶组负责消费者调研,我带着技术党分析数据......"她突然抬头,目光与童浩林相撞,"我们还可以用游戏化的方式,让更多同学参与数据收集。"

夕阳西下时,会议室己变成战场。白板上写满密密麻麻的计划,空咖啡杯堆成小山,童薇不知何时也混了进来,正用马克笔在地图上标注潜在竞争对手。童浩林站在人群中央,突然想起妈妈书房里挂着的《孙子兵法》——"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此刻,他终于明白,真正的谋略,不仅是个人的智慧,更是凝聚众人的力量。

散会后,马曼琳留到最后。她倚在窗边,望着晚霞中的城市:"浩林,你说我们真的能成功吗?"

童浩林走到她身边,远处小姑的地产项目正在封顶,塔吊的剪影刺破云层:"当年妈妈20岁创办第一家公司时,也有人这么问她。"他转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记住,年龄从来不是限制,胆识和谋略才是打开未来的钥匙。"

晚风掀起少女的发丝,马曼琳突然笑了:"说得对!等我们考上MIT,还要在波士顿创办更大的公司!"她伸出小拇指,"拉钩?"

童浩林勾住她的手指,夕阳将两个小小的身影投在"星盛投资"的LOGO上。窗外,南山区的灯火次第亮起,宛如散落人间的星河,而属于这群少年的商业传奇,才刚刚写下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