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一世纪7年12月1日,凛冽的寒风席卷欧亚大陆,却吹不散长安城外"玄轨中枢站"的热烈气氛。童浩林身着十二章纹冕服,手持青铜鎏金的"开道斧",斧刃上的玄鸟纹在阳光下流转着神秘光泽。站前广场上,三十六个方阵的玄甲卫持枪肃立,蒸汽军乐奏响激昂的《大秦万里行》,乐声中夹杂着蒸汽火车特有的汽笛长鸣。
"朕宣布,大秦-欧班国际铁路,正式通车!"随着开道斧落下,红绸包裹的铁轨接头迸发出耀眼的火星。编号"玄龙001"的首列火车缓缓驶出站台,车头雕刻的玄鸟昂首向天,烟囱喷出的白雾在空中凝结成"贯通西海"的字样。这列火车采用墨家最新研制的核蒸汽混合动力,车厢内外皆镶嵌昆仑玉与精钢,既彰显大秦威严,又保证旅途舒适。
铁路线如一条钢铁巨龙,自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沿着曾经的丝绸之路旧址西进。敦煌站是西行第一大站,这里的月台采用秦式斗拱与西域穹顶结合的设计,巨型太阳能板覆盖整个站房。旅客们可以在此换乘特制的防沙列车,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墨家工程师在铁轨两侧铺设了电磁阻沙墙,纳米机器人组成的"清沙军团"24小时巡逻,确保风沙无法掩埋轨道。
进入西伯利亚后,铁路线展现出另一番壮观景象。上千座高架桥横跨冰河,桥墩采用抗冻合金,内部通有地热循环系统。叶卡捷琳娜女皇亲自在莫斯科站台迎接首列火车,她身着绣有玄鸟与双头鹰的礼服,将镶嵌着乌拉尔山宝石的权杖赠送给童浩林:"这条铁路,让莫斯科到长安的距离,不再是地图上的刻度!"俄国段沿途设有12个补给站,每个站点都配备着能抵御零下50度严寒的"暖巢"候车室,石墨烯地暖与自动供氧系统让旅客如沐春风。
最险峻的路段当属翻越乌拉尔山脉。墨家建造了世界上最长的螺旋隧道,火车沿着首径五公里的螺旋轨道缓缓攀升,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倒转。隧道内安装着全息投影系统,旅客可以在旅途中欣赏大秦的《千里江山图》与俄国的《雪国风光》。当火车穿出隧道,德意志国的平原便展现在眼前。
德意志女皇伊丽莎白在柏林中央车站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站前广场上,蒸汽人偶跳起融合秦式剑舞与德式巴伐利亚舞的表演,空中无人机组成两国国旗的图案。她向童浩林展示了德意志段的创新设计:铁路采用可变轨距系统,能自动适应不同国家的轨道标准;车站配备的量子通讯塔,让旅客在飞驰的列车上也能与万里之外实时通话。
这条全长8000公里的铁路,共设有28个停靠站点,每个站点都成为了文明交融的窗口。撒马尔罕站的集市上,大秦的丝绸与波斯的地毯比邻而售;华沙站的餐厅里,波兰饺子与大秦肉夹馍的香气交织;巴黎站的艺术廊中,法兰西的油画与大秦的水墨相映成趣。为满足不同旅客需求,铁路提供三种等级的服务:普通列车以120公里的时速运行,一周可抵达终点;高铁"玄影号"限速320公里,五天即可贯通全程;还有专为贵族打造的"天阙号"豪华列车,车厢内设有温泉浴池、全息影院和私人书房。
通车首日,"玄影号"高铁的头等舱内,一位罗马商人惊叹地抚摸着自动调节温度的真皮座椅,通过透明车窗观看西伯利亚的极光。他的平板电脑上,实时显示着列车的运行数据:当前时速318公里,能耗比传统蒸汽火车降低70%。乘务员送来的餐食更让他大开眼界,既有大秦的佛跳墙,也有俄国的红菜汤,餐具竟是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可食用巧克力。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大秦不仅输出技术,更传播文明。每到一处,墨家工匠都会开设技术学堂,当地青年争相学习蒸汽机械、电磁学等知识。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一位年轻的工程师指着正在修建的复线铁路说:"以前我们只会放牧,现在我能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弯道!"
铁路的开通彻底改变了欧亚大陆的贸易格局。以往需要数月的商队运输,如今缩短至数天。长安的茶叶、瓷器,俄国的皮毛、木材,德意志的精密机械,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流通。货币兑换处前,秦元、卢布、马克的汇率实时更新,一个以大秦为中心的欧亚经济圈正在形成。
通车典礼的夜晚,童浩林登上"天阙号"列车的观景台。远处,无数铁路信号灯如繁星般闪烁,与天上的银河遥相呼应。叶卡捷琳娜女皇和伊丽莎白女皇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身旁,三位统治者共同举杯:"愿此钢铁动脉,永不停息!"汽笛声中,列车缓缓启动,载着文明交融的梦想,驶向更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