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年8月15日,长安的晨曦穿透未央宫的朱红宫墙,将鎏金鸱吻染成琥珀色。童浩林端坐在盘龙金殿的玉座上,身着全新改制的明黄色龙袍——十二章纹以金线绣就,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栩栩如生,玄鸟图腾暗藏于祥云之间,随着他的动作流转出神秘光晕。铜镜中,帝王的倒影英气逼人,腰间新配的和田玉龙纹玉佩与龙袍相得益彰,正是出自皇后婉婷之手。
"陛下,消防机构的全国布防图己呈阅。"丞相吕不韦展开巨型羊皮卷,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长安、洛阳、上海等三十六座城市的消防站点。每个站点都配备着墨家最新研制的"火龙喷射器",以蒸汽为动力,可瞬间扑灭十丈高的火焰;还有能自动升降的云梯机关,最高可达二十层楼宇。童浩林指尖划过贝加尔湖的标记:"北疆气候干燥,在每个村镇增设消防储水塔,所需费用从皇室私库调拨。"
与此同时,女子学院的晨钟响彻长安西城。婉婷皇后身着月白色儒裙,手持象牙戒尺巡视课堂。讲堂内,百名女子或执笔疾书,或激烈辩论,讨论着《大秦律例》与《商君书》的现实应用。"王娘子,若商贾哄抬粮价,依律当如何处置?"婉婷突然发问。被点到的女子从容起身:"按陛下新颁法令,当没收三倍利润,充入惠民粮仓,并罚其在消防机构义务劳作百日!"
课后,婉婷在院长办公室召见新晋女官。全息投影中,各地女子学院的优秀毕业生正在述职:扬州的苏婉儿设计出"漕运女子巡查队",专门监督运河消防安全;敦煌的阿依莎将墨家防火机关与西域建筑结合,研发出新型耐火泥。"做得好!"婉婷轻点桌面,"明日起,女子学院增设'消防管理'专科,培养能文能武的女官。"
午间,童浩林与婉婷在太液池畔共进膳食。青瓷碗里盛着江南进贡的水晶虾饺,童浩林夹起一个笑道:"皇后的学院如今声名远扬,连英吉利女皇都来信,想派贵族女眷来长安求学。"婉婷抿了口碧螺春,眼中闪过狡黠:"陛下可知?近日朝堂议事,男官们提案时都要反复推敲,生怕被我们女子学院出身的同僚挑出错处。"
这话不假。如今的大秦朝堂,己形成独特的双轨制衡体系。男子官员多从太学科举出身,擅长统筹军事、经济;而女子官员经女子学院培养,在民生、律法领域独树一帜。每逢朝会,两派官员各执己见,童浩林则端坐龙椅,如执棋者般平衡各方观点。前日关于"海外殖民地治理"的辩论中,男官主张武力威慑,女官却提议以商贸、文化渗透,最终形成的折中方案,让罗马元老院都赞叹不己。
夜幕降临,长安街头亮起消防警示灯。墨家研制的青铜消防钟每隔一个时辰便会自动敲响,提醒百姓防火。童浩林与婉婷登上未央楼,俯瞰着灯火通明的长安城。朱雀大街上,新式消防车鸣着蒸汽喇叭疾驰而过;远处的女子学院内,夜读的烛光星星点点。
"还记得初登基时,你说要让大秦女子皆有书可读。"童浩林揽过婉婷的肩,"如今她们不仅读书,更能治国安邦。"婉婷望着丈夫明黄色的龙袍,忽然笑道:"陛下这黄袍,倒是与学院的杏黄旗相映成趣。一文一武,一刚一柔,才是大秦的长治久安之道。"
此时,军机处传来急报:西伯利亚的俄国部落发生草原大火。童浩林立即下令:"调遣长安、洛阳的消防精锐,携带'冰魄灭火弹'驰援。"转身又对婉婷道:"让女子学院的医疗团队同行,防止火灾后的疫病蔓延。"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洒向长安,童浩林身着龙袍主持朝会。文武百官分立两侧,男子官员的玄色朝服与女子官员的绯红官袍交相辉映。童浩林抬手,殿内顿时鸦雀无声:"今日有两件大事。其一,嘉奖西伯利亚救灾有功之人;其二......"他目光扫过满朝文武,"着工部在长安修建'消防博物馆',铭记每一位守护大秦安宁的英雄。"
散朝后,童浩林与婉婷并肩走向女子学院。龙袍与儒裙的衣袂在风中飘动,宛如一幅流动的盛世画卷。远处,消防警钟再次响起,那声音坚定而悠长,诉说着大秦帝国在变革中稳步前行的铿锵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