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鹤发慈颜沐圣泽 期颐之寿映昌隆

公元前5年夏末,咸阳宫的太液池泛起层层涟漪,粉白莲花在暮色中轻轻摇曳。芈月半倚在镶玉檀木榻上,戴着金丝水晶镜细细翻看竹简,青铜暖炉中焚着特调的安神香,袅袅青烟在她银白如霜的发间萦绕。虽己年近八旬,老人面上的皱纹却掩不住矍铄神采,皮肤仍透着温润光泽,这得益于每日食用的有机膳食与墨家研制的养生药剂。

"太后,陛下前来请安。"宫女轻柔的通报声传来。童浩林身着便服,手中捧着个雕花木盒,快步走进内殿,"祖母,孙儿给您带了新玩意儿!"盒盖开启,露出个精巧的蒸汽八音盒,随着齿轮转动,《韶乐》的旋律缓缓流淌,还夹杂着贝加尔湖的浪涛声与西域的驼铃声。

芈月眼中泛起笑意,伸手抚摸八音盒上的玄鸟浮雕:"又弄这些新奇机关,倒比哀家年轻时的编钟有趣。"她指了指案头的《神农百草经注疏》,"你让人送来的有机灵芝、天山雪莲,哀家按太医令的方子熬粥,夜里眠得可安稳了。"

童浩林在榻边坐下,亲自为祖母斟上一杯枸杞菊花茶。茶汤清澈透亮,枸杞颗颗,皆是来自皇家有机农庄的贡品。那些农庄遍布大秦疆域,从江南的水田到西域的绿洲,全程采用古法种植,不施半点化学肥料,灌溉用水也是经墨家净化器处理的山泉。"祖母,孙儿命人在骊山脚下建了座'长生苑'。"他展开设计图,"那里种满有机果蔬,还有温泉活水,您若想换个环境调养......"

"就爱折腾!"芈月轻轻拍了下他的手背,却难掩眼底欣慰。想当年,她辅佐昭襄王时,秦国百姓连温饱都难,如今竟能让八旬老妪享此清福。正说着,侍女端来今日的晚膳:翡翠般的清炒时蔬、点缀着松露的蒸羊羔、用五谷杂粮磨制的银丝面,每道菜都搭配着详细的营养说明竹简。

用过膳后,墨家工匠前来调试新装置。只见几个青铜小人捧着药罐、毛巾,在设定好的轨道上有序移动,到了时辰便会提醒太后服药、休息。芈月看得首乐:"这些机关精巧得很,比使唤宫女还方便!"童浩林趁机道:"孙儿打算在全国推广'养老机关',让天下老人都能享这般便利。"

消息传开,整个大秦都掀起敬老热潮。长安的"福寿堂"里,老人们围坐在太阳能取暖器旁,用墨家发明的简易阅读器翻看竹简;洛阳的街道上,专为老人设计的蒸汽代步车缓缓行驶;就连遥远的贝加尔湖畔,向羽也为戍边老兵们建了疗养所,每日供应有机奶制品与新鲜果蔬。

芈月的八十大寿更是轰动一时。童浩林下令大赦天下,还举办了首届"大秦敬老节"。寿宴那日,未央宫张灯结彩,各国使臣纷纷献上贺礼:罗马的镶嵌宝石金手杖、日曼国的有机蜂蜜酒、法兰西克的丝绸织锦......但最得芈月欢心的,是童舒带着百名孩童唱诵的新编《孝经》。

寿宴后,童浩林单独陪着祖母漫步太液池。月光洒在湖面,泛起粼粼银光。"哀家活了这把年纪,见过战国纷争,也见过秦国一统。"芈月望着水中月影,语气平静却透着力量,"但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能看着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连老人都能安享天年。"

童浩林握紧祖母的手:"孙儿定会让这盛世延续下去。太医令说,以您如今的身子骨,活到期颐之年不成问题!"芈月笑出声来,鹤发在夜风中轻轻飘动。远处传来长安夜市的喧闹声,夹杂着孩童的嬉笑、商贩的吆喝,一派祥和景象。

此后的日子里,芈月依旧保持着规律的生活。清晨在庭院中打一套特制的养生拳,午后听宫女诵读诗书,傍晚便坐在摇椅上,看着童浩林送来的大秦各地影像——贝加尔湖的冰雕节、欧洲附属国的新式学堂、非洲开垦的有机农场......每一幅画面,都让她感叹这盛世的不可思议。

而童浩林也兑现承诺,不仅在全国推广养老福利,还设立了"长寿勋章",授予年满百岁的老人。当第一枚刻有玄鸟与"期颐"字样的勋章颁发时,芈月亲自为老人戴上,笑着说:"哀家可得加把劲,争取早日戴上这勋章!"

时光缓缓流淌,咸阳宫的西季更迭从未停歇。芈月看着孙儿将大秦治理得蒸蒸日上,看着百姓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深刻体会到何为"河清海晏,天下承平"。她知道,自己亲历了秦国从崛起走向鼎盛的传奇,而这个传奇,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