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贝湖新治展宏图 铁腕柔情护沃土

公元前4年10月13日,贝加尔湖的秋风裹挟着冰冷水汽掠过湖面,十二米高的玄鸟旗在湖畔猎猎作响。向羽身着崭新的靛蓝色警服,腰间配着墨家特制的连发麻醉枪,站在新建的"苍狼警局"瞭望塔上俯瞰全境。这座由玄武岩与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建筑巍然耸立,塔顶的蒸汽信号灯每隔一刻钟便向西周投射出刺目白光。

"向局长!第三乳品厂的招工处又挤满了人!"警员小李气喘吁吁跑来,手中的羊皮卷上密密麻麻记满登记信息。向羽挠了挠头,咧嘴笑道:"走!去瞧瞧咱贝加尔郡的热闹劲儿!"他跨上警用越野摩托,排气管喷出的白雾在冷空气中凝成冰晶。

乳品厂区外,蜿蜒的队伍足足排了三里地。匈奴老妪牵着孙儿,秦地流民背着铺盖卷,甚至有从欧洲远道而来的工匠。"每月1200秦元?还管吃住?"一位满脸风霜的牧民瞪大眼睛,"在老家,一年也挣不到这个数!"招工处的电子显示屏实时跳动着岗位信息,组长、质检员、包装工的薪资待遇清晰可见。

向羽拨开人群,正巧看见几个匈奴少年踮着脚张望。为首的男孩约莫十二岁,身形却比同龄人高大半头——这是三年前第一批接受"蛋奶工程"的孩子。"想做工?"向羽蹲下身子,警服上的玄鸟徽章擦过男孩肩头,"先去学堂读书,学好算术和识字,以后能当车间主任,拿3580秦元!"男孩的眼睛瞬间亮了,拉着同伴就往远处的"苍狼学堂"跑去。

此时的苍狼警局指挥中心,巨大的全息投影沙盘上,贝加尔湖流域的每一寸土地都清晰可见。墨家研制的"天眼"监控系统覆盖整个旅游区,红外线感应器与无人机巡逻路线交织成网。"报告!南区出现非法捕鱼者!"技术员话音未落,向羽己抄起对讲机:"三组驾驶水陆两用车,五分钟内抵达现场!"

当警车轰鸣着驶向湖畔,向羽想起初到贝加尔郡时的情景。那时湖面还漂浮着匈奴人遗弃的破毡帐,如今国营渔场的蒸汽渔船正有序作业,捕捞的鱼群通过冷链火车运往长安。更远处的山坡上,五百座太阳能暖棚闪着银光,里面种植的抗寒蔬菜青翠欲滴。

"向局,这是您的安家费。"傍晚收工,财务官递来沉甸甸的钱袋,"加上工资和奖金,这个月共1.8万秦元。"向羽挠挠头,把钱袋塞回:"先给学堂买些羊皮袄,孩子们过冬用得上。"他转身走向警局后的廉租房区,那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欢笑声——新入住的家庭正在领取免费的铸铁炉和过冬煤炭。

夜幕降临,向羽的300平官邸亮起暖黄色的灯光。客厅的青铜壁炉里,松木噼啪作响,餐桌上摆着新熬的奶茶和烤羊腿。他推开书房的雕花木门,书架上整齐码放着《大秦警律详解》《湖域治理方略》,窗边的地球仪上,贝加尔湖的位置贴着醒目的玄鸟贴纸。

"大人,罗马商团送来新制的奶酪机。"管家捧着礼盒进门,"他们还想在湖边建度假村,用玻璃穹顶观赏极光。"向羽摸着下巴思索片刻:"让他们先提交规划书,安全防护措施必须按大秦标准来。"他走到露台,望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摩天轮——那是旅游区的新地标,建成后将成为整个欧亚大陆的热门景点。

在贝加尔湖的另一端,五家现代化乳品厂的蒸汽管道正喷吐白雾。自动化生产线上,新鲜牛奶经过巴氏杀菌、无菌灌装,贴上印着玄鸟logo的标签。厂区门口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宣传片:"贝加尔奶,喝出八尺郎!"画面中,曾经矮小瘦弱的匈奴孩童,如今己成长为体格健壮的少年,在绿茵场上与秦地少年并肩奔跑。

某日深夜,向羽被急促的警报声惊醒。原来是两只偷食羊群的棕熊闯入牧区,他带领特警小队迅速出动。特制的声波驱散器发出尖锐声响,麻醉网精准罩住熊类。当看着兽医为棕熊检查身体时,向羽对队员们说:"咱这儿既要护好百姓,也要守好这些生灵,这才是大秦的规矩!"

时光流转,贝加尔郡的变化日新月异。廉租房区扩建了三期,图书馆、医院、体育馆拔地而起;每年冬季的冰雕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湖面的蒸汽火车载着欢声笑语穿梭;而警局的功绩墙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向羽团队破获的走私案、保护珍稀动物案。

童浩林巡视贝加尔郡那日,站在新建的观景台上俯瞰全景。向羽立正敬礼,古铜色的脸庞上透着自豪:"陛下,如今这里的百姓,顿顿有肉吃,夜夜睡得安!"皇帝望着远处嬉戏的孩童、忙碌的工厂、巡逻的警车,满意地点头:"贝加尔湖,当真是大秦北疆的一颗明珠!"

暮色渐浓,贝加尔湖泛起粼粼金光。向羽骑着摩托穿行在大街小巷,警灯划破夜色。他知道,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在大秦律法的守护与民生政策的滋养下,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而自己,有幸成为这段传奇的书写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