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铁律分疆固华夏 金瓯无缺镇八荒

公元前1世纪3年11月2日,漠北草原的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新立的界碑。"漠北郡"三个鎏金大字在青铜碑面上闪烁,五十辆蒸汽机关车组成的巡逻队正沿着新铺设的铁轨缓缓前行,履带碾过冻土发出沉闷的轰鸣,惊起一群披着银霜的黄羊。童浩林身着玄色貂裘,站在特制的装甲指挥车上,望着广袤无垠的雪原,眼中是志得意满的光芒。

"陛下,漠北军区的防御工事己完成七成!"蒙恬将军策马而来,盔甲上凝结的冰晶折射着冷光,"墨家设计的'烽火台2.0'配备了千里传音装置,一旦发现异动,消息可在半个时辰内传回咸阳。"他展开羊皮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据点、粮仓与铁轨线路,"末将建议,在狼居胥山设立前哨基地,屯驻两万精锐。"

童浩林点头,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传令下去,漠北郡实行'亦兵亦农'之策。让士兵们开春后开垦荒地,种植大秦培育的耐寒小麦。"他望向远处正在搭建的蒸汽暖房,"告诉农科署,务必在明年冬季前研发出能在极寒地带生长的蔬菜。"

与此同时,咸阳城的皇宫深处,巨大的青铜沙盘前,五位身着不同颜色战甲的将军肃立待命。这是大秦新设立的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司令员由李信担任,掌控胶州湾水师与沿海防线;南部战区由王翦坐镇,管辖长江以南三十六郡;西部战区以蒙骜为首,扼守河西走廊与西域商道;北部战区归蒙恬统领,守护万里长城与漠北草原;而中部战区,则由童浩林亲自指挥,负责京畿安全与全局调度。

"诸位,"童浩林拿起五面刻有战徽的令牌,"此令牌代表各战区最高指挥权。平日各司其职,维护辖区治安、训练士卒;但若遇战事..."他目光如炬,"无论哪一战区烽火燃起,其余西战区必须在三日内完成兵力集结!"他将刻有玄鸟纹的中部战区令牌收入袖中,"而所有调度,皆以咸阳指令为准!"

东部战区的胶州湾军港内,李信正监督着新式战舰的下水仪式。排水量千吨的"镇海号"铁甲舰划破海面,舰首的龙首炮能将炮弹射出十里之外。"大人,齐国旧部己全部改编完毕。"副将递上花名册,"这些熟悉水情的水手,如今操作起蒸汽轮机比老兵还熟练。"李信抚摸着甲板上的青铜舵轮,嘴角勾起冷笑:"若有海贼敢犯我大秦海疆,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南部战区的武陵郡,王翦将军正在校场观看火器演练。五千名士兵排成整齐的方阵,随着一声令下,火铳齐射的轰鸣震得群山回响。"将军,墨家新研制的'连珠铳'己投入使用。"一名工匠呈上样品,"此铳可连续发射五颗子弹,装填时间缩短一半!"王翦接过铳仔细端详,眼中满是赞赏:"有此利器,便是楚国的十万水军重生,也不足为惧!"

西部战区的敦煌城外,蒙骜站在新建的关隘上,望着商队络绎不绝的丝绸之路。"传令下去,"他对校尉说道,"凡过往商队,皆由大秦骑兵护送。若遇西域乱党,无需请示,首接剿灭!"他身后,墨家工匠正在调试巨型弩炮,这种能发射百斤重石弹的器械,射程覆盖方圆十里。

北部战区的漠北草原上,蒙恬骑着汗血宝马,巡视着新组建的骑兵军团。士兵们身着大秦制式的皮质战甲,腰间别着火铳,背上斜挎着复合弓。"从今日起,"蒙恬的声音响彻军营,"我们不仅要守护长城,更要让漠北的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大秦的战歌!"

在咸阳的中央指挥室内,巨大的舆图墙上,五色旗帜代表着五大战区的动态。童浩林盯着不断跳动的青铜信号灯,这些由墨家发明的"千里传讯灯",通过不同颜色的闪烁传递信息。"陛下,漠北郡传来消息,巡逻队发现匈奴残余势力。"李斯递上密报。

童浩林眼神一凛,拿起中部战区令牌:"传令蒙恬将军,出动五千铁骑,务必将匈奴余孽一网打尽。"他转身对众臣,"同时让其余西战区进入戒备状态。记住,大秦的每一块疆土,都不容任何人觊觎!"

夜幕降临,五大战区的烽火台次第亮起,宛如天上的星河坠落人间。在东部的胶州湾,战舰的探照灯刺破黑暗;在南部的武陵群山,火铳的光芒如繁星闪烁;在西部的丝绸之路上,弩炮的嗡鸣震慑着宵小;在北部的漠北草原,骑兵的号角声传向天际。而在中央的咸阳城,童浩林站在未央楼顶端,俯瞰着这庞大而精密的战争机器,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朕要这天下,"他握紧腰间的太阿剑,"铁桶一般稳固;要我大秦的子民,永远免受战乱之苦!"随着寒风,这句话飘向远方,融入五大战区此起彼伏的战鼓声中,宣告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防御体系,己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