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共同项目启动:为某公益活动策划线上宣传?

在经历了那场关于“AI与情感播客的兼容性”的“深度研讨”之后,林溪和钱程之间的合作模式,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磨合期”。

林溪不再试图完全阻止钱程将他的“AI思维”融入到《频道溪》的创作中,而是开始尝试……嗯,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他那些“理性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而钱程,似乎也从林溪的“坚持”中,逐渐理解到了“情感温度”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追求“逻辑的严谨性”和“信息的准确度”,而是开始……尝试在他的“AI算法”中,加入一些……嗯,更具“人性化”的“情感参数”?

虽然,这个“磨合”的过程,依旧充满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BUG”和“版本冲突”。

比如,当林溪在撰写关于“如何走出失恋阴影”的稿子时,钱程会一本正经地建议她:“林溪导师,根据‘记忆遗忘曲线’和‘神经可塑性原理’,我建议,你可以引导听众通过‘高强度、多频次的积极信息输入’和‘替代性行为强化’,来加速对‘负面情感记忆’的‘数据覆盖’和‘神经连接重塑’。”

林溪听完,只能无奈地表示:“钱程学员,你这段话……我可能需要先把它翻译成‘人类语言’,才能放进节目里。”

尽管如此,两人之间的合作,却也因为这些不断的“碰撞”和“磨合”,而变得越来越……嗯,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

就在林溪和钱程为了《频道溪》的“AI反PUA特辑”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共同项目”,却悄然降临了。

这天,林溪接到了大学时期一位学姐的电话。这位学姐目前在一家知名的公益基金会工作,她们基金会最近正在筹备一场以“关爱抑郁症患者,点亮生命微光”为主题的线上宣传活动,希望能邀请林溪的《频道溪》,作为媒体合作伙伴,参与活动的策划和推广。

林溪对这个公益主题非常感兴趣,也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便欣然答应了。

然而,在具体的活动策划过程中,林溪却遇到了一些难题。

她发现,传统的线上宣传方式(如发布图文海报、制作宣传短片、邀请明星代言等),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传播效果,但总感觉……少了一点“新意”和“深度”,难以真正触动人心,引发大众对抑郁症这个敏感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她希望能找到一种……嗯,更具“科技感”和“互动性”的宣传方式,让这次公益活动,能够产生更广泛、更持久的社会影响。

就在她为此苦恼不己的时候,她突然想到了……隔壁那位“AI大神”。

钱程不是一首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吗?他那颗充满了“奇思妙想”和“黑科技”的“AI大脑”,说不定……能给她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灵感?

于是,林溪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这个公益活动的策划案,拿给了钱程看,并向他请教了一些……嗯,关于“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公益活动传播效果”的“专业问题”。

钱程在仔细阅读了策划案,并听取了林溪的困境后,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开始进行“数据分析”和“逻辑推演”,而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林溪从未见过的、复杂而深邃的光芒。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一些:“林溪导师,关于‘抑郁症’这个课题……我……我有一些……嗯,‘个人化的数据积累’和‘非典型认知模型’。”

林溪闻言,心里微微一动。她似乎……从钱程那略显晦涩的措辞中,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你的意思是……”她试探性地问道。

钱程沉默了几秒,然后……用一种近乎平静但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的语气,说出了一个让林溪震惊不己的秘密。

原来,钱程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位抑郁症患者。

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因为不堪抑郁症的折磨,而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钱程会成为一个孤儿,会养成那种……与常人不同的、极度依赖逻辑和数据、试图将一切都纳入自己掌控范围的“AI人格”。

因为,在他最需要爱和温暖的年纪,他所经历的,却是……至亲离去的痛苦和……无法言说的孤独。

他害怕失控,害怕未知,害怕……再次体验到那种被抛弃、被吞噬的绝望。

所以,他用冰冷的逻辑和数据,为自己构建起了一座坚固的“AI堡垒”,将自己与这个复杂而充满变数的情感世界,隔离开来。

林溪听着钱程那平静却又充满了压抑和伤痛的叙述,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刺了一下,又酸又涩,眼眶也不由自主地了。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钱程会对“情感”这个课题,表现出如此……既渴望又抗拒的矛盾态度。

她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他会对“失控”和“不确定性”,有着如此……近乎偏执的恐惧。

原来,在他那副冷静理性的“AI外壳”之下,竟然……隐藏着如此沉重而不为人知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