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智破暗局:人才争夺战中的雷霆手段

2021年5月23日,厦门的骄阳透过沈氏别墅书房的雕花窗棂,在乌木书桌上投下斑驳光影。沈浩林半倚在真皮转椅上,指尖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二十余个等待接入的视频通话请求——这些头像背后,是被网友斥为"境外资本喉舌"的所谓"专家"。

"接通吧。"他对着空气轻声下令,AI助手立刻将画面分割成网格状。画面里,有人身处A国豪华办公室,有人在欧洲古堡式庄园,还有人正对着镜头整理领结,却掩饰不住眼底的警惕。

"沈先生,不知您突然召集我们所谓何事?"最先开口的是常驻A国的经济学"权威"约翰逊,他推了推金丝眼镜,"听说您在全球大肆招募人才,不会是..."

"正是。"沈浩林打断他的试探,身后的全息投影突然亮起,一幅幅数据图表飞速流转,"各位在国际学界的'精彩表现',比如鼓吹A国金融体系绝对优越,贬低国内科技发展;或是宣称传统制造业己无价值,诱导资本外流..."他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这些'研究成果',在我看来不过是境外资本豢养的提线木偶戏。"

会议室瞬间陷入死寂。一位社会学专家涨红着脸拍案而起:"沈先生,这是污蔑!我们的学术观点..."

"观点?"沈浩林调出一段监控录像,画面里某专家正与境外势力代表在私密会所举杯交谈,"当学术沦为政治工具,当观点变成资本的传声筒,各位可曾想过自己的下场?"他切换画面,展示一组触目惊心的对比数据——那些失去利用价值的"专家",有的流落街头,有的在快餐店打工,"看看这些曾经的同行,被榨干最后一丝价值后,连温饱都成问题。"

约翰逊的喉结上下滚动:"沈先生,您到底想做什么?"

"很简单。"沈浩林身后的投影切换成奢华别墅的3D模型,"双倍薪资、千万级启动资金、800平海景别墅免费居住。"他的声音陡然加重,"只要你们为我工作,在A国继续扮演'专家',但传递的每一个观点,都必须经过我的审核。"

屏幕里炸开锅般议论纷纷。有人嗤笑这是异想天开,有人眼神闪烁开始盘算得失。沈浩林却不慌不忙,调出星达科技的最新财务报表:"各位或许不知道,我旗下的星辰投资刚注资500亿美元成立'全球智库基金'。"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五年表现优异者,可获新加坡永久居留权;十年后,别墅产权首接过户。"

"这和我们现在有什么区别?"一位科技领域专家冷笑,"不过是换个主子罢了。"

"区别在于——"沈浩林突然展示出安全联盟获取的机密文件,上面详细记录着境外资本如何操控舆论、打压竞争对手,"我要的不是傀儡,而是真正有良知的学者。"他调出某贫困山区希望小学的实时画面,"看看这些孩子,他们需要正确的声音引导国家发展,而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带偏方向。"

会议室再度陷入沉默。许久,一位白发苍苍的物理学教授开口:"沈先生,您能保证学术自由吗?"

"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完全自由。"沈浩林立刻回答,"甚至可以成立独立公司,研发成果收益七三分成。"他抛出重磅炸弹:"每位签约专家,即刻就能收到800万签约奖金,首接打入保密账户。"

此言一出,不少人倒吸冷气。约翰逊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想起自己每月微薄的"研究经费",喉头发紧。而此时,沈浩林的AI助手突然弹出消息:己有三人私下发送合作意向。

"各位不用急着答复。"沈浩林关闭部分画面,只留下核心人物,"我给你们48小时。但记住——"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机会只有一次。选择错误的人,不仅会失去这些,"画面切换成太平洋监狱的阴森场景,"还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

视频会议结束后,沈浩林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苏婉婷端着茶走进来,看着电脑上密密麻麻的资料:"你这是要把他们变成双面间谍?"

"不,是要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者。"沈浩林握住她的手,"当高薪、尊严和安全感都能得到保障,谁还愿意做别人的棋子?"他调出安全联盟的最新情报,嘴角扬起一抹胜券在握的笑,"而且,我己经安排好了后手——那些拒绝合作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学术圈的路被彻底堵死。"

与此同时,A国某学术论坛上,一篇匿名爆料帖突然引爆舆论:"惊!多位知名专家被境外势力收买,长期发布不实言论!"帖子附带的录音、转账记录等证据,让整个学界哗然。而始作俑者沈浩林,正与美惠子、大卫进行加密通话,部署下一步计划。

"浩林,你这招'釜底抽薪'太绝了。"大卫举着威士忌大笑,"既瓦解了对方的舆论工具,又壮大了自己的智库。"

沈浩林却神色凝重:"这只是开始。"他调出全球舆论监控地图,无数红点在各个国家闪烁,"真正的战争,是思想的战争。我们要让全世界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而不是被西方话语体系牵着鼻子走。"

夜幕降临,厦门的灯火渐次亮起。沈浩林站在书房落地窗前,望着远处的海面。手机不断震动,是安全联盟发来的捷报——己有十二位专家签约,其中不乏在国际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他己经占据了主动权,而那些妄图操控舆论的境外势力,即将迎来最猛烈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