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书简藏锋谋新局 港岛风云再起时

2007年8月18日,京城盛夏的热浪被别墅中央空调隔绝在外,童浩林倚在书房真皮转椅上,指尖着祖父留下的青铜兵符,电脑屏幕上,霍启刚身着笔挺西装出现在视频画面中。背景里,维多利亚港的繁华景致与他眼底的兴奋交相辉映。

“浩林,这次真是多谢了!”霍启刚举起威士忌酒杯隔空致意,“占股李氏港口10%后,首月分红比预期高出30%,父亲得知后都连夸我眼光独到。”他放下酒杯,神色郑重,“只是……你确定李嘉诚查不到我们的关联?他最近动用了不少人脉在暗查。”

童浩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身后书架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古籍在灯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放心,所有交易记录都藏在古籍密码里。还记得我太奶奶当年在香港遇袭,是令尊带人解围吗?这份恩情,童家记了几十年。”他调出加密文件,“今晚,港警会以‘例行巡逻’为由,将装有密钥书籍的木箱送到你别墅。完成任务的警员,每人能拿到100万港币。”

霍启刚瞳孔微缩:“用警察当信使?这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妙极!”他突然凑近屏幕,“你刚才提到芯片领域和光刻技术,能否详细说说?”

童浩林起身走到电子沙盘前,指尖轻点,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在墙面投影:“A国虽掌控13纳米芯片技术,但我们己突破五纳米制程。”画面切换至光刻机结构图,“关键在于光刻设备的精密光学系统,目前欧洲企业垄断核心技术,但……”他目光如炬,“我们可以用‘远交近攻’之计,联合日本光学企业,同时在港城布局芯片封装测试基地。”

霍启刚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你的意思是,先让我在港城投资建设晶圆厂,吸引全球半导体企业合作?”

“不止如此。”童浩林调出港城富豪榜数据,“若能抢在他人之前完成芯片产业链布局,你不仅能坐稳港岛富豪榜第二,更能改写全球半导体格局。”他压低声音,“记住,布局要隐秘。用《孙子兵法》里的‘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在李嘉诚反应过来前,完成所有铺垫。”

此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苏婉婷端着桂花糕走进来,看到视频画面后微笑点头:“启刚,好久不见。听说郭小姐最近在筹备慈善晚宴?”

霍启刚露出腼腆的笑:“是啊,正想邀请你们夫妇出席。对了,”他转向童浩林,“晚宴上不少商界大佬都在打听星辰集团的新项目,我该如何回应?”

“就说在研究智能物流系统。”童浩林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苏婉婷,“这是‘声东击西’,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物联网,实则我们的芯片团队正在德国秘密收购光刻设备专利。”

夜幕降临,香港浅水湾的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掠过霍家别墅。一辆港警巡逻车悄然停在巷口,警员抬着贴有“古籍善本”标签的木箱快步走入。领头的警长摘下警帽,擦拭着额头的汗:“霍先生,童先生说务必亲手交给您。”

霍启刚打开木箱,里面整齐码放着《三国演义》《战国策》等古籍,扉页上看似随意的批注,实则暗藏交易密钥。他立即拨通童浩林的卫星电话:“东西己收到。下一步该怎么做?”

“按计划联系日本尼康。”童浩林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冷静而坚定,“告诉他们,我们能帮其突破光刻机光源技术瓶颈,但条件是共享193纳米光刻技术专利。”他顿了顿,“记住,谈判时引用《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先假意放弃合作,再抛出核心筹码。”

同一时间,李嘉诚的私人办公室里,情报主管满头大汗地汇报:“李先生,所有线索都断在南极洲的空壳公司!不过……”他调出监控画面,“今晚港警突然频繁出入霍家别墅,行为十分反常。”

李嘉诚盯着画面,雪茄在烟灰缸里积了长长的灰:“霍启刚向来谨慎,这次突然大手笔投资港口,背后必有高人指点。给我盯紧他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和内地企业的往来!”

深夜,童浩林站在别墅露台上,望着京城灯火。手机震动,收到霍启刚的消息:“己与尼康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他回复道:“明日放出消息,称霍氏将在港城建‘智能仓储中心’——这是迷惑李嘉诚的烟雾弹。真正的芯片工厂,选址定在元朗工业区。”

苏婉婷走到他身边,披上薄毯:“你这样帮启刚,不怕树敌太多?”

童浩林揽过妻子的腰,目光深邃:“商场如战场,多一个盟友就少一个敌人。况且,”他指着星空,“当年太奶奶遇袭时,若不是霍老爷子出手,哪有如今的童氏?这份恩情,要用整个芯片帝国来还。”

此时,香港元朗工业区的一处废弃厂房外,数辆货车悄然驶入。车厢里,精密的芯片制造设备在夜色中闪烁着幽蓝的光——一场改写港岛财富格局、颠覆全球半导体版图的暗战,正披着“智能仓储”的外衣,悄然拉开帷幕。而李嘉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些被他视作“古董废纸”的古籍,竟藏着足以摧毁他商业帝国的致命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