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多方周旋

在汉东官场因诸多变数而暗流涌动,京州市全力筹备新能源汽车产业论坛的紧张氛围中,孙连城陷入了多方周旋的复杂局面。

林正风在汉东省的调研工作逐渐深入,他行事低调,却目光如炬。他不满足于听取汇报和参观既定的考察点,时常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一天,林正风来到京州市下属的一个偏远县区,这里正在推进一些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基础建设项目,旨在为未来产业配套做准备。林正风没有提前通知当地政府,首接走进了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碌地作业,现场尘土飞扬。林正风注意到,部分施工设备较为陈旧,施工效率不高。他随机与一位工人攀谈起来,工人抱怨说:“这设备用了好些年了,维修成本高,干活也慢,可上面也没说给换啊。”林正风眉头微皱,将这些细节一一记在心里。

随后,林正风又来到县区的政务服务大厅,观察这里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他看到一位前来办理企业注册的群众,在各个窗口之间来回奔波,脸上满是疲惫和无奈。林正风上前询问,得知一些手续繁琐,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导致办事时间过长。林正风深知,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却可能影响整个产业发展的根基。

孙连城得知林正风在基层的这些举动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紧急召开相关部门会议,严厉地说:“我们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基层的这些问题必须马上解决。施工设备的更新、政务服务的优化,刻不容缓!我们要让林正风同志看到京州市积极向上、务实肯干的态度。”各部门负责人纷纷点头,承诺尽快整改。

与此同时,苏瑶的采访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她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京州市在与比亚迪合作项目中可能存在一些利益分配的敏感问题。她试图采访比亚迪京州分部的高层,但对方以各种理由婉拒。苏瑶没有放弃,转而将目标对准了一些本地的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她在一家小型零部件生产企业中,与企业老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老板透露,在与比亚迪的合作中,虽然订单量有所增加,但利润空间被压得很低,而且货款结算周期较长,给企业资金周转带来了很大压力。

苏瑶如获至宝,准备将这些内容整理成一篇深度报道。孙连城得知消息后,立刻安排经信委的同志与苏瑶沟通。经信委同志诚恳地向苏瑶解释了产业发展初期可能出现的一些阶段性问题,以及政府正在采取的协调措施,希望苏瑶能全面、客观地报道。孙连城亲自给苏瑶打电话:“苏记者,京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在关键发展阶段,一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我们一首在努力解决。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时间,用您的笔为我们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苏瑶思索片刻后,表示会进一步深入了解情况,再做报道。

而陈启铭在京州的考察也进入了关键阶段。他先后参观了比亚迪京州分部的建设工地、几家本地的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在参观一家科研机构时,陈启铭对该机构研发的一项新型电池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当他询问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的具体计划时,发现相关规划并不完善。陈启铭不禁担忧起来,他担心投资后技术无法顺利落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孙连城了解到陈启铭的担忧后,迅速组织科研机构、企业和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会上,明确了技术转化的时间表和责任分工,由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确保技术能够尽快实现产业化。孙连城还向陈启铭承诺,京州市政府将为他的投资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陈启铭对此表示满意,但仍表示需要再考虑一下投资细节。

在这紧张的多方周旋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京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汉东官场的微妙平衡。孙连城在重重压力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应对能力,努力化解各方矛盾,为即将到来的产业论坛和京州市的未来发展铺就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