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决定在京州设立分部的消息,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京州官场和商界激起层层涟漪。随着双方洽谈初步达成共识,各项合作推进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然而,在这看似顺利的表象下,却也隐藏着一些暗流。
孙连城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比亚迪合作项目的落地工作中。他亲自指挥,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土地规划部门加快了为比亚迪选定地块的详细规划设计,确保土地平整、通水通电等前期工作能够迅速开展。市发改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更多针对重大产业项目的政策支持,为比亚迪在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经信委则牵头组织本地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与比亚迪进行对接,希望能够促成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完善京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并非一切都一帆风顺。一些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比亚迪的入驻表现出担忧。他们担心比亚迪作为行业巨头,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资金技术实力,挤压本地企业的生存空间。在一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内部交流会上,部分本地企业负责人向孙连城表达了他们的顾虑:“孙市长,比亚迪来了,我们这些小企业可怎么办?他们的规模和实力摆在那儿,市场就这么大,我们怕是竞争不过啊。”孙连城耐心地倾听着他们的诉求,随后说道:“大家的担心我能理解,但比亚迪的入驻,对我们京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更多的是机遇。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比亚迪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市场也会被进一步激活,大家的机会只会更多。我们政府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产业良性竞争,帮助大家共同发展。”为了打消本地企业的顾虑,孙连城指示经信委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对本地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与比亚迪开展差异化竞争与合作。
与此同时,京州官场内部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个别官员出于嫉妒或者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开始在背后对孙连城推动与比亚迪合作一事指指点点。他们散布谣言,称孙连城此举是为了给自己捞取政绩,不顾本地企业的死活,甚至质疑合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这些谣言在官场内部悄然传播,给孙连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孙连城并没有被这些谣言所干扰,他坚信清者自清,只要把工作做好,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他一方面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安排市纪委对这些谣言展开调查,严肃处理造谣生事者,以正视听。
在与比亚迪的合作细节商讨中,也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比亚迪对京州本地的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京州能够提供更多既懂新能源汽车技术又具备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其京州分部未来的发展需求。孙连城意识到,这是京州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短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迅速与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沟通协调,调整相关专业设置,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投入,同时制定人才引进政策,面向全国吸引优秀的新能源汽车人才来京州发展。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暗流,孙连城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努力推动着与比亚迪的合作项目稳步前行。他深知,这个项目对于京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绝不能因为一些困难和杂音而半途而废。在他的带领下,京州市各部门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努力为比亚迪在京州的落地创造良好的条件,期待着这个合作项目能够早日开花结果,为京州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