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晓任命引发的暗流涌动以及环保督察双重压力下,孙连城迅速调整策略,全身心投入到化解危机与巩固新势力的工作中。
孙连城首先找到林晓,与他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二人在孙连城的办公室里,就当前局势展开深入剖析。孙连城神情严肃地说道:“林晓,现在局面复杂,那些谣言就是想动摇你在局里的根基,影响工作开展。咱们必须正面应对,不能让他们得逞。”
林晓点头,眼神中透着坚定:“孙副书记,我明白。我打算明天一早就召开全局大会,公开回应这些谣言,表明我的态度和决心,同时阐述接下来的工作计划,稳定人心。”
孙连城赞许地说:“这是个好办法,但光靠你一人还不够。我会安排一些可靠的同志在局里为你造势,从旁协助你树立威信。另外,应对环保督察的方案准备得怎么样了?”
林晓赶忙拿出一份文件,说道:“孙副书记,这是初步方案。我们对全市重点污染区域、企业进行了梳理,制定了详细的排查整改计划。但在资源调配和部分政策支持上,还需要市里给予更多帮助。”
孙连城接过方案,仔细翻阅后说:“方案整体思路清晰,但确实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会协调相关部门,为你调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在政策方面,我也会与其他领导沟通,争取最大支持。不过,你要记住,督察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
第二天,林晓按照计划召开全局大会。孙连城安排的几位亲信在会上积极配合,适时发言支持林晓,强调他的专业能力和为京州环保事业奉献的决心。林晓在会上条理清晰地回应了谣言,并详细阐述了未来的工作规划,赢得了大部分与会人员的认可。
然而,孙连城清楚,仅靠这一次会议还远远不够。他利用自己在官场的人脉,与一些在京州有影响力的媒体取得联系,安排他们对林晓进行正面报道,突出其在环保领域的专业成就以及对京州环保工作的宏伟蓝图,在舆论层面为林晓树立正面形象。
与此同时,孙连城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力支持环保局应对环保督察。他亲自出面与财政部门沟通,争取到一笔专项经费,用于购置先进的环保检测设备;与经信委合作,制定了针对污染企业的整改指导意见,为企业整改提供技术支持。
在内部稳定和资源支持逐步到位后,孙连城开始着手巩固林晓在环保局内部的势力。他建议林晓对一些关键岗位进行人事调整,将一些能力突出、政治可靠的干部提拔到重要位置。林晓按照孙连城的建议,经过深入考察和权衡,对几个核心科室的负责人进行了更替。这些新上任的干部对林晓感恩戴德,成为他在局里的坚实拥护者。
然而,就在局势逐渐稳定之时,一封匿名举报信送到了市委。举报信首指林晓在过往项目中有违规操作行为,这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让刚刚平静下来的局面再次陷入危机。孙连城看到举报信后,眉头紧皱。他深知,这极有可能是那些不甘心失败的势力使出的又一阴招。但他没有慌乱,立刻安排亲信展开调查,务必查清举报信内容的真实性。
孙连城一边等待调查结果,一边思考应对之策。他明白,这次危机若处理不当,不仅林晓的局长之位可能不保,自己在京州官场的布局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必须保持冷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带领林晓和环保局团队冲破这重重阻碍,稳固新建立起来的势力,继续推动京州市的环保事业以及自己的政治规划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