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背后的隐情

孙连城敏锐地察觉到苏静宜对产业平衡发展规划支持不力,决定找个时机与她深入交谈,解开这背后的谜团。

一个午后,孙连城将苏静宜邀至办公室,待二人落座,他率先打破沉默:“静宜同志,这段时间产业规划宣传推进得不太顺利,我感觉你似乎有难言之隐,不妨今天坦诚相告,咱们一起探讨。”

苏静宜微微皱眉,轻抿嘴唇,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孙副书记,不瞒您说,这背后确实存在复杂因素。您也清楚,在官场中,不同的领导往往会形成不同的阵营,而我,与某些领导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孙连城心中一沉,他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但亲耳听到还是有些失望。“静宜同志,我明白官场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可是我们现在做的是关乎整个地区长远发展的大事,难道个人的阵营归属要凌驾于大众利益之上吗?”苏静宜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挣扎,“孙副书记,道理我都懂,可是如果违背了那边的意思,我的仕途恐怕就到此为止了。”孙连城靠向椅背,沉思良久才开口道:“静宜同志,如果因为一时的妥协而放弃正确的道路,那即便得到高升又如何?而且,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出成绩,真正造福百姓,总会有人看到的。

苏静宜深吸一口气,接着道:“我所关联的阵营,一首秉持着重新兴产业轻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他们认为传统产业是过时的包袱,大力投入资源进行转型升级得不偿失,不如将所有精力和资源都倾注在新兴产业上,快速打造出亮眼的政绩。”

她表情有些无奈,继续说道:“所以,从阵营立场出发,我在这件事上颇为为难。一方面,我认可您规划的合理性与长远意义;另一方面,又担心违背阵营的主流观点,会影响到阵营内部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工作开展。而且,阵营中的部分领导在京州官场有着较大影响力,如果我贸然全力支持您的规划,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和阻力。”

孙连城听闻,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诚恳地说道:“静宜同志,我理解你的处境。但京州的发展不能仅从某个阵营的政绩角度出发,而应着眼于全市人民的长远利益。传统产业解决了大量就业,是京州经济的根基,新兴产业虽代表未来,但当下还无法完全替代传统产业的作用。”

苏静宜默默点头,孙连城继续说道:“我们不妨尝试说服阵营中的领导,让他们看到产业平衡发展对京州的巨大潜力。只要我们能展示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京州发展大局为重,相信他们会重新考量。而你在其中,可以起到关键的沟通桥梁作用。”

苏静宜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孙副书记,这并非易事,阵营内部的观念根深蒂固,改变谈何容易。但您的话也让我深思,京州发展确实是首要任务,或许我该尽力去做些沟通和协调。”

孙连城鼓励道:“静宜同志,我相信你。我们共同努力,为京州找到最适合的发展路径。只要我们一心为公,我想最终一定能得到各方的理解与支持。”

此次交谈后,孙连城明白,解决苏静宜的态度问题只是第一步,要化解阵营间的分歧,推动产业平衡发展规划顺利实施,还有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