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结业

在中央党校的结业课堂上,气氛热烈而庄重。孙连城和同学们端坐在座位上,即将为这半年的学习时光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今天的结业主题,聚焦于“新时代下,经济发展的走向”,这是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地方发展以及每位干部使命的重大课题。

授课教授首先走上讲台,他目光深邃,神情专注,以宏观的视角为大家剖析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同志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拥有诸多难得的机遇。”教授一边说着,一边通过多媒体展示着全球经济数据的动态变化,从国际贸易的波动,到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每一个数据背后都反映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孙连城全神贯注地听着,手中的笔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要点。他深知,准确把握全球经济脉搏,是制定地方经济发展策略的重要前提。教授接着阐述国内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己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教授列举了一系列国内新兴产业的成功案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后,进入学员发言环节。一位来自西部地区的学员率先起身,分享了他们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与文旅产业融合方面的思考:“我们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我们计划通过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结合乡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孙连城听着,心中思索着汉东省在产业融合方面的可能性,虽然汉东省产业结构与西部地区有所不同,但在挖掘特色、借助互联网拓展市场等思路上,是值得借鉴的。

轮到孙连城发言,他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思绪,自信而沉稳地说道:“结合这半年的学习以及汉东省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新时代下,汉东省的经济发展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强化创新驱动。以我们正在推进的新能源科技园区项目为例,一方面,加大对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另一方面,注重产业生态的构建,不仅要发展新能源制造业,还要培育与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如技术咨询、检测认证、金融服务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市场空间。”孙连城详细阐述了汉东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规划、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其他学员也纷纷发言,从不同角度探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走向,有的关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有的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还有的提出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大家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碰撞。

最后,教授对学员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同志们的发言都很有见地,充分展现了这半年来的学习成果。在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结合各地实际,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希望大家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能够将所学所思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结业课堂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但孙连城知道,这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汉东省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即将回到工作岗位,开启汉东省经济发展的新篇章。